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爱尔眼科版图大扩张 “湖南首富”一举圈下28家医院

作者:于玉金 孙源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10-25 09:51:50

摘要:10月23日,爱尔眼科(300015.SZ)停牌,新晋湖南首富、爱尔眼科创始人陈邦麾下版图再圈28家医院。

爱尔眼科版图大扩张 “湖南首富”一举圈下28家医院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玉金 见习记者 孙源 北京报道

10月23日,爱尔眼科(300015.SZ)停牌,新晋湖南首富、爱尔眼科创始人陈邦麾下版图再圈28家医院。

此前在10月22日晚,爱尔眼科发布公告称,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磐信投资和磐茂投资合计持有的天津中视信企业管理公司100%股权;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众生药业(002317.SZ)持有的湛江奥理德视光学中心100%股权与宣城市眼科医院80%股权。同时,公司拟募集配套资金,申请自10月23日上午开市起停牌。

磐信投资和磐茂投资隶属于中信产业投资基金,天津中视信是中信产业基金为此次交易设立的平台公司,该公司拟从湖南爱尔中钰、南京爱尔安星、湖南亮视交银三家爱尔产业基金手中收购26家眼科医院的多数股权。

所以,爱尔眼科此次收购一次性覆盖中信产业基金旗下26家眼科医院以及众生药业旗下2家眼科医院。

10月24日,爱尔眼科董秘吴士君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爱尔产业基金培育的这批医院质地优良,具有良好的成长性。通过此次收购,有利于尽快完善医院网络布局,形成规模效应,进一步深化在全国各地的“分级连锁”体系,巩固和提升公司的领先地位。”

爱尔眼科对外披露,爱尔产业基金因存续期限制,上市公司对其直接发行股份存在局限,因此引入中信产业基金为战略投资人,后者通过天津中视信平台先接手爱尔产业基金旗下的医院,上市公司再从天津中视信手中买入上述医院,由此扩大医疗版图。

吴士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信产业基金通过“先接手、后出售”成为公司的战略投资人,此举可以实现爱尔眼科、爱尔产业基金、中信产业基金“三赢”的局面。对于此次收购方式以发行股份为主,他表示:“如果不采用‘发行股份’,而是现金方式收购,那么上市公司将大量增加负债,不利于财务的稳健。”

据了解,爱尔产业基金是爱尔眼科于2014年引进,此后爱尔眼科扩张提速。一方面通过上市公司自有资金进行网点建设,另一方面通过产业基金带来的杠杆,加速在全国布点眼科医院,这部分是属于爱尔眼科通过产业基金体外培育的资产。

培育后再收购,是爱尔眼科的扩张路径之一。2018年初,公司完成17.2亿元再融资,其中一部分资金被用于收购了9家经爱尔产业基金培育后的“爱尔眼科医院”。

爱尔眼科创立于2002年,是创业板2019年的第一批上市企业,上市初期的市值仅为70亿左右,但这支高成长股的市值在十年之中翻了十倍,涨至1100多亿,回报率居A股创业板首位。在今年10月发布的胡润百富榜中,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财富涨至530亿,首次“接棒”湖南首富。

伴随着一路增长的股价,爱尔眼科的业务版图也在同步扩大。国内旗下连锁眼科医疗机构从刚上市时的十几家,发展到400余家,拥有近眼科医生5000余名,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眼科连锁医疗机构。为切入国际市场,爱尔眼科还先后收购美国的眼科公司、欧洲最大眼科连锁机构及东南亚头部眼科医疗集团。

市场份额在扩大,爱尔眼科的营收和净利也持续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09—2018年,爱尔眼科的营收从6.06亿增长至80.09亿元;净利润从0.9亿增长至10.66亿元。今年上半年,爱尔眼科实现门诊量300多万人次,手术量约30万例。前三季度预计净利11.6亿至12.5亿元,同比增长30%至40%。

不过,加速扩张却对公司的现金流是一种考验。公司相关财报显示,爱尔眼科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自2015年起已超过其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2016年,爱尔眼科筹划了上市7年以后的首次再融资。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正如爱尔眼科披露,上述基金的存续期有限。资料显示,上述基金的存续期通常为5年,在基金全体合伙人同意的情况下,基金存续期可延期1或2年。爱尔眼科于2014年底起发起的多只并购基金将陆续面临到期退出。据相关媒体报道,有爱尔眼科人士对外表示,本次的收购,也有爱尔眼科产业基金到期的考虑。

此次收购公告发布当日,爱尔眼科另贴一则公告,与广东众生药业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众生药业是深交所上市制药企业,旗下业务包括眼科医疗服务和运营管理。

吴士君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众生药业和公司一直是友好的合作伙伴,通过本次交易,公司进一步完善在广东和安徽两省的网络布局,众生药业则实现更专精化的发展。他进一步介绍道:“众生药业为中国制药工业百强企业,是一家集药品研发、生产和市场营销为一体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其在创新药开发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公司与众生药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密切、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充分挖掘和发挥双方各自核心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和业务联动发展,共同促进技术、产品与服务的延伸和发展。”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