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胡润榜估值飙高 新势力被现实揍得鼻青脸肿

作者:王瑞斌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10-26 22:42:45

摘要:从发展至今,投入造车新势力的钱已经超过了1700亿,但实际来看,大家的发展并不是那么顺利,如今交付的企业也只有那么几个。

胡润榜估值飙高 新势力被现实揍得鼻青脸肿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瑞斌 北京报道

近日,债务高达36亿美元的贾跃亭,主动申请了个人破产重组,其造车梦想再次搁浅。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国内的威马和小鹏却再度迎来“高光时刻”。

10月21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中国以206家比203家领先美国。其中,在独角兽所分布的行业排行榜中,新能源汽车以15家独角兽企业名列第12位,企业总市值占比2%。而威马和小鹏纷纷以超过300亿元人民币估值成为新能源汽车独角兽。

此外,奇点汽车(估值200亿)、游侠汽车(估值200亿)、拜腾汽车(估值150亿)、车和家(估值150亿)、爱驰汽车(估值100亿)、天际汽车(估值100亿)、开沃汽车(估值100亿)、博郡汽车(估值70亿)、合众汽车(估值70亿)、零跑汽车(估值70亿)。

造车新势力能否撑得起估值

从以上上榜的12家造车新势力来看,他们当下的估值情况似乎并不能代表他们目前的现状。随着资本与车市双重寒冬袭来,融资数远远赶不上造车新势力们的"烧钱速度"。

与《2018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上榜的造车新势力相比,2019年的增幅呈现缓慢趋势。以小鹏为例,其2018年的估值在250亿人民币左右,今年仅仅涨幅了50亿人民币。而爱驰、拜腾、车和家等估值都有所提升,从100亿提升至150亿元,而威马、博郡、合众等活跃在目前中国汽车市场上造车新势力们在2018年时并没有出现在这个排行榜上。

即使价值缩水,但新势力依旧难以撑起目前的估值。早在去年,蔚来汽车估值一度达到370亿美元,而在后期的IPO路演当中,其估值缩水到了80亿美元。需要指出的是,即使估值被降低,投资人也要看到其未来的盈利能力。而蔚来也在招股书中提到,未来五年的市盈率目标定为10倍。若想在2023年达到10倍的市盈率目标,蔚来汽车必须在当年完成8-10亿美元的净利润。可见,造车新势力的估值也要看其盈利能力。

对于造车新势力的估值,胡润表示:“全球的电动汽车不可能会有那么多品牌成功,最近看蔚来上市公司股票下跌以后,应该也带动电动汽车全行业下跌,很有可能到今天有不少电动汽车品牌的估值已经没那么高。”

新势力生存现状

从发展至今,投入造车新势力的钱已经超过了1700亿,但实际来看,大家的发展并不是那么顺利,如今交付的企业也只有那么几个。

截至今年6月,开始大规模交付的造车新势力仅有蔚来、威马和小鹏三家。从目前情况来看,三家企业想要完成全年的销量目标难度极大。

从数量来看,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的销量达到9596辆,完成了全年目标的24%(目标4万辆),销量以及目标完成率均排在造车新势力第一名。紧随其后的是威马汽车,上半年共计交付7458辆。威马汽车董事长沈晖曾表示,目标在2019年交付达到10万辆,如今时间过半,想要达成目标几乎是“难以完成的任务”。

对于第二梯队造车新势力,今年年底则是考验其交付能力的最后时期。对于刚刚完成新一轮融资的理想汽车来说,其最新动态是将首批交付时间调整为延后一个月,时间为2019年12月。同样处在第二梯队的爱驰汽车,在第三季度开启了预售,并在第四季度实现交付。目前游侠汽车的最新动态是按期建设浙江湖州工厂,节奏明显慢于第二梯队。

而更有的造车新势力依然徘徊在“生死阶段“。前途汽车曾通过股权和债权融资的方式总共融到资金30亿元。但一年后,前途却遭遇了资金见底的危机。另外像国金汽车、长江汽车等造车新势力的头号玩家们不断被曝出停产、降薪、裁员的消息,

资金是最后一根稻草

资金正在成为新势力的最后一根稻草。拿到钱的公司可以继续经营,拿不到钱的只会陷入绝境。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在今年4月份也公开表示,新势力的融资窗口只剩不到一年,一年后大批企业将会被淘汰出局,90%的投资人将血本无归。

8月16日,理想汽车宣布完成5.3亿美元的C轮融资,领投方是正在布局出行市场的美团创始人王兴,今日头条也加入战局。除此之外,李想追加1亿美元,明势资本、蓝驰创投等老股东继续跟投。

5.3亿美元是2019年至今,新势力获得的最大一笔融资。和前两年前相比,资本对于这些弄潮儿的热情正在退却。据悉,今年上半年拿到融资的初创车企寥寥无几,金额较以前也大幅减少。

拿不到钱的新势力则出现了财务危机,长江汽车被爆出停工、欠薪,拖欠供应商货款;游侠汽车的湖州工厂停工半年多;前途汽车的第一款产品K50上半年的销量只有可怜的72辆;刚拿到25亿元融资的博郡汽车,以及蓥石汽车都接连被爆出拖欠员工薪资;曾经被认为是新势力“第一梯队”成员的奇点汽车,首款量产车已经“跳票”快两年,至今仍无下文;由一汽集团和宁德时代共同投资的拜腾汽车还在焦急等待新一轮的资金续命。

勒紧腰带“活下去”已经成为新势力心照不宣的共识。无论是建设工厂,量产交付,以及成功上市,身处哪个阶段的造车新势力,资金都是唯一过冬“粮食”。

今年年初,基石资本张维发表了“没有一家新势力值得投资”的讲话,当时遭到了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的激烈抗辩。但半年之后,鼻青脸肿的造车新势力恐怕难以反驳。

责任编辑:于建平 主编:赵云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