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支持中国人进入IMF管理层

作者:唐玮 杨中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09-11-20 21:49:14

摘要:支持中国人进入IMF管理层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唐玮 杨中华 北京报道

   危机时代,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消防员”,后危机时代,IMF要当“护航员”。世界经济依然失衡,国际货币体系存在明显缺陷,同样有着自身缺陷的IMF能否发挥应有作用?近日,IMF总裁卡恩在北京的专访活动中回答了《华夏时报》记者的种种质疑。
    卡恩表态,IMF改革正在进行中,在投票份额上,2011年初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将增加5%,IMF管理层也将多样化,不再都是美国和欧洲人,欢迎更多亚洲官员。
    《华夏时报》:世界经济有所好转,现在是刺激政策退出的好时机吗?
    卡恩:
全球经济转危为安,我们避免了最坏的时刻,但并不意味着危机已经结束。目前还是存在下行风险。
    第一是政策风险,即过早撤出刺激政策。谨慎的做法是为所谓“退出战略”做出计划,但政策制定者应继续实施支持性措施,直至复苏站稳脚跟,特别是直到具备减少失业的条件。对此,我比较有信心,各国政府都认为现在还不是退出时机。中国政府表态,经济刺激政策会持续到2010年,这是我非常高兴看到的。
    第二是银行业风险。美国的危机是住房抵押贷款引发的,现在还有很多亏损没有暴露出来,我们计算将近有1/2的亏损还隐藏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当然,亚洲银行业的情况不是那么坏。
    《华夏时报》:金融危机暴露了现行金融监管体系的缺陷,对于IMF和世界银行也有不少质疑,IMF将如何改革?
    卡恩:
IMF有优点也有不足,有时候也会做错事,但也发挥了重大作用。此次危机中多个国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协商、政策协调,而IMF在推动这种互动协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IFM传统的角色,是帮助各个国家的政府获得融资并解决经济方面的问题,不仅仅充当消防员,还未雨绸缪,像一把世界经济的雨伞。现在对IMF有一些误解,要知道IMF并不是标准的制定者,IMF并不擅长预测危机。
    对于各国的经济比重没有反映在IMF投票份额上的问题,我们已经朝着这个方向采取了若干步骤。今年9月匹茨堡峰会决定将5个百分点的份额转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这一调整应在2011年初之前完成。
    《华夏时报》:目前IMF绝大部分管理层都是欧美人士,近期有传闻称中国央行副行长朱民未来可能在IMF任职,你如何看待中国人在国际机构中的工作?
    卡恩:
随着IMF的继续改革,我相信中国将成为这一进程的重要部分,我们希望中国在IMF发挥更大作用,希望更多中国人进入管理层参与决策。
    我们非常希望各个国家向我们提供建议,向我们推荐一些高素质的人选,这并不是出于民主原因,而是让我们对这个国家的文化、经济有更多了解,使得建议更加有的放矢。这样,IMF的多样性将加强,成员结构也更加合理,使IMF真正摆脱“一个设在华盛顿的美国化机构”的误解。
    《华夏时报》: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风险,美元的霸主地位会动摇吗?世界元有可能出现吗?
    卡恩:
在过去一年时间里,许多人对当前体系的可持续性提出疑问,特别是对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作用存在疑问。一些人担心美国的经济和金融问题,尤其是大规模财政失衡对美元币值造成严重风险,从而带来国际体系无序调整的风险。
    关于如何解决与储备货币有关的担忧,已经有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包括中国一些知名人士提出的建议。一些人提议创造一种新的世界储备货币,这可能以特别提款权SDR(IMF发行的复合货币)为基础。另一种可能性是出现一个多重储备货币体系,也许欧元、日元、人民币会起同等重要的作用。这些都是有用的想法,将影响今后对这一问题的讨论。
    我个人的看法是,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虽然存在问题,但运作得仍是较为不错的。在危机期间这一体系显示出了弹性,并且美国当局采取的适当的政策可以缓解近期的担忧。实际上,我预期美元将在一段时期内继续作为主要储备货币,因为美国依然是最大的经济体。
    创造一种新的单一货币是非常困难的,这与欧元不同,欧元问题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探讨,直至1999年才推出,所以世界元之类的想法恐怕要到3020年才可能实现,2020年实现的可能性不大。但我们可以做的第一步工作,是扩大SDR,可以纳入更多的货币,如人民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