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四直辖市土地出让金全创新高

作者:晏耀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09-11-13 21:05:41

摘要:四直辖市土地出让金全创新高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晏耀斌 北京报道

   一些地方正在重回土地财政的老路。来自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京、沪、津、渝四个直辖市前三季度土地出让金远远超过2007年全年的总额。其中,北京今年前三季度土地出让金达571亿元,超过了去年全年总额。同期,北京市财政收入1519.5亿元,北京土地出让金收入占了全市财政收入的1/3强,为历史最高。
    “在财政预算和中央投资配套资金双重压力下,土地是地方政府直接变现的最好办法。”11月11日,某直辖市的一位财政系统人士这样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据悉,北京发改委日前组织了开发商、中介公司参加的座谈会,出席领导主要关心房地产业能否在2010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增速,为稳定房地产投资做贡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1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什么要依赖土地呢?因为地方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
土地市场井喷
    据中原地产监测,在四直辖市2009年前三季度的土地出让金中,上海排名第一,已突破600亿元;北京紧随其后,达571亿元;天津势头凶猛,一举突破400亿元;数量最少的重庆也突破300亿元。
    上述四个直辖市中,2009年前三季度土地出让金收入普遍超过2007年全年收入总额。
    据悉,上海市财政局今年年初在向上海人大提交的预算报告中,设定的今年上海市土地出让金收入仅为393亿元。在楼市火爆的2007年,上海的土地出让金仅为517亿元,2008年是372亿元。
    据中原地产统计,仅第三季度上海土地出让金收入即达492亿元,分别超过2007年和2008年全年总额。前三季度合计,上海土地出让金达到了652亿元的历史新高。不仅如此,9月30日,上海土地使用权出让预公告称,又将密集推出40块地。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8月,上海地方财政收入为1744.79亿元。其中,8月仅为 184亿元,以9月财政收入与8月持平计算,前三季度土地出让金收入已经达到同期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北京今年前三季度土地出让金达571亿元,超过了去年全年总额。同期,北京市财政收入1519.5亿元,北京土地出让金收入占了全市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强,为历史最高。
    天津今年前三季度土地出让金突破400亿元,超过2007年全年的300亿,而全市上半年财政收入完成816.12亿元。重庆前三季度突破300亿,超过2007年全年总和,而重庆2009年全年的财政收入预算仅为950亿。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庄巍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土地出让金大幅增长与土地供应量增加以及地价上涨有很大关系。根据中原地产监测,以上海为例,2007年每公顷地价为2560万元,2009年跃升为4159万元。
    魏加宁认为,2008年以来房地产价格疲软,土地拍不出去,地方政府财政陷入困难。2008年11月中央推出经济刺激政策,银行贷款中接近一半的资金流向了政府项目,政府项目贷款从贷方市场变为借方市场,而这个借款方就是房地产开发商。
地方经济增长乏力
    土地财政暴增的背后是地方经济增长乏力。
    魏加宁分析说:“信贷和投资过多地流入到了股市和楼市,而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在保八的压力下,地方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
    广东统计局负责人也曾公开表示,当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更多地依靠财政和货币政策的作用,尤其是依靠大规模的信贷投放拉动金融业、房地产业的增长,实体经济尚未全面复苏。
    北京除了房地产迅猛发展外,今年一到三季度,金融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7.1%,成为北京市增长最快的一个产业。天津市二季度财政收入增长7.0%,非税收入和基金收入大幅增长,分别增长57.4%和67.3%,是全市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
    除了虚拟经济外,土地收入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一至三季度,北京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08.9亿元,增长54.4%。其中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774.1亿元,增长56%。以房地产投资为首的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成为北京市一至三季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所在。
    据有关人士透露,上海浦东已经提前用完了2020年度的土地指标。“如果在土地指标上有所优惠,那是最实惠的了。”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所所长杨建文就曾公开做上述表示。
    而据重庆市政府信息网显示,房地产开发在经历了上半年的谨慎前行后,于三季度加快步伐,开发投资增速时隔10个月后再度回升至20%以上的水平,达20.3%,前三季度共计完成开发投资额764.99亿元。
    魏加宁对此有些担忧:土地财政推高房价的同时会制造经济泡沫。一线城市的房价已是野马脱缰,而少数二线城市的房屋售价也直逼一线。虽然泡沫云集于少数大型城市,但是如果这个泡沫破裂则会带来更大的危害。或许,经济复苏之后,政府又将面临新一轮的房价角逐。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