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转战电动车的背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7-26 22:36:44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瑞斌 北京报道
从反对到接受,再到疯狂“补课”,这无疑最能形容丰田对纯电动技术的态度了。
今年上海车展,丰田亮相了旗下首款纯电动产品(纯电动版C-HR),并计划2020年上市。对于之前在纯电动技术上并无过多涉猎的丰田来说,留给其的时间并不多,所以近一个月内,丰田汽车先后牵手宁德时代与比亚迪,疯狂“补课”自己在纯电动上的不足。
调整电动战略规划
与竟品相比,丰田晚的不止一步。2018年,外资车企和自主品牌纷纷成立新能源汽车合资公司,其中包括大众江淮,宝马长城,福特和众泰。在供应商层面,大众与宝马早就把宁德时代捆绑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从宁德时代在欧洲建厂,就能看出德国车企对纯电动汽车的重视程度。
在产品规划上,竟品的布局也要快丰田2-3年。通用汽车在2016至2020五年间在中国推出至少10款新能源车,并在2021至2023年间将投放中国市场的新能源车型总数增加一倍。而根据大众发布的“Roadmap E”规划,到2025年,大众旗下各品牌将推出80余款全新电动车型,包括50款纯电动车型及30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一方面丰田汽车或许已经意识到了在纯电动上与竟品的差距。另一方面,2018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突破200万辆大关,达到201.8万辆,相比2017年增长65%,占全球汽车总销量的份额也上升至2.1%,同时随着续航里程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对目前的电动汽车已经开始慢慢接受。
销量的走强是市场向上的体现,而全球各国越来越严苛的排放政策也成为丰田加速布局纯电动市场的原因之一,比如中国市场的双积分政策、美国的Z积分政策和欧洲的减排计划等,都倒逼车企生产新能源汽车来满足各国更加严苛的排放要求。
作为传统汽车世界最强大的车企——丰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奉行的是节能的燃油车、混合动力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路线。产品计划的调整,对于丰田而言,显然是一个重大的改变。
在今年6月7日,丰田汽车在东京举行发布会,执行副社长寺师茂树坦承,当前纯电动汽车迅猛增速,远超丰田预期。丰田不得不全面调整电动车战略规划,将原来到2030年实现年销售550万辆电动车的计划提前5年,目标锁定2025年,全球新车年销量将有一半来自电动车。
为实现这一战略计划,丰田汽车便成立了“EV事业企划室”,并由掌门人丰田章男亲自挂帅,开始加速对纯电动领域的布局。可见丰田对于推进电动车研发的决心和力度。
与竟品相比,丰田虽然进场慢了一拍,但是其技术底子并非一般车企可比。从上海车展上,丰田全球首发了C-HR EV和奕泽EV车型。根据规划,在未来即将推出的10款纯电动车中,有6款是基于e-TNGA架构打造的全球车型,其中包含与铃木共同开发的小型轿车、跟斯巴鲁合作开发的中型SUV,以及中型轿车、MPV和大型SUV等。
此外,随着丰田与比亚迪的合作,将加速丰田的电动化之路。从比亚迪发布的公告显示,双方将基于比亚迪的e平台,共同研发轿车和低底盘SUV车型,同时比亚迪将提供动力电池。公告还显示,双方合作的产品将于2025年投产,而这与丰田纯电动产品密集投放时间正好相吻合。
不可忽视的e-TNGA
丰田在和比亚迪合作的声明中,有一条引起了外界的注意,即双方合作的产品使用丰田品牌。众所周知,丰田汽车是以质量可靠所闻名,此次丰田肯把双方(比亚迪丰田)合作的产品,挂上自己品牌的LOGO,可见丰田对比亚迪的技术是足够放心的。
尽管丰田汽车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在纯电动汽车推向市场方面,却落后于日产汽车、大众汽车和特斯拉等竞争对手。丰田正寻求与其他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建立伙伴关系,以减少开发新汽车技术的资本支出。
丰田与合作伙伴开发一个新的专用电动汽车平台。这一平台被命名为e-TNGA,基于丰田新全球架构模块平台TNGA(“丰巢概念”)打造。e-TNGA是由丰田牵头的九家公司组成的财团EV C.A。 Spirit Corp。开发并共享电动汽车零部件的产物。其他成员包括斯巴鲁、马自达、铃木和大发。
此时,丰田牵手比亚迪,无疑是将比亚迪的e平台和e-TNGA进行本土化兼容。此前,丰田与斯巴鲁合作,共同开发了一款针对美国市场的C级纯电动SUV,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开发成本。所以比亚迪在三电技术积累以及e平台在本土化上的优势,使得丰田不仅可以缩短时间周期,还可以节省开发成本。
目前,丰田的目标是到2025年销售约550万辆电动汽车,包括传统油电混合动力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纯电动汽车(EV)和氢燃料电池汽车(FCEV)。其中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将占到100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丰田旗下一款纯电动产品都没有,就把几年之后的目标定在了100万辆,要知道特斯拉2018年的全年销量也就是24.5万辆,可见丰田这样的目标确实不小。
责任编辑:于建平 主编:赵云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