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一颗心是交给乐普还是“心脉” ——写在“心脉”上市之前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7-09 17:43:13
这些年来,乐普医疗凭借着心脏大血管支架这个独特的业务,成为了蓝筹股中的后起之秀,是医药基金的标配持仓。正是这种稀缺性,使其稳健上涨。而“心脉”和赛诺的上市是否会改变乐普的估值呢?
心脏大血管支架行业现状
心脏大血管支架,属于高价值医用耗材。国产的一个1万块,进口的2万块起步。近几年,随着国内厂商的生产能力提高,国产支架的质量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自归入医保目录以后,国产替代的加速,基本将进口支架挤出国内市场。只留有一些特定的尺寸型号还没有完全替代。
中国市场市占率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是乐普医疗(24%)、微创医疗(23%)和吉威医疗(20%,柏盛国际的全资子公司),3家国产心脏支架企业的合计市占率已经达到67%,基本完成了进口替代, 未来的趋势是进一步抢占进口企业和其他国产小企业的市场份额。
心脉母公司微创,在支架业务方面,常年与乐普医疗呈现不相伯仲的态势。若这个趋势不改,那么在这一块业务上,将很有可能挤掉进口商,吞并小企业,最终平分市场。
但同为支架生产商,两家公司的着力点完全不同。
心脉母公司微创的优势
心脉母公司微创,是一家致力于外科微创手术器材的研发和生产的公司。心脏大血管支架是一种胸外科微创手术的一种高价值器材。心脉的支架业务,也是基于手术的效果。相对更受到医生的关注。
上海微创本身的研发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就比较好,受到国内外诸多外科专家的好评,也曾在国际顶尖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过论文。可以说,在技术上有着绝对的优势。
与之相比,乐普这几年的研发投入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8年年报数据,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仅有7.42%。而心脉最近三年各年研发投入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值为26.94%。数据差异非常大。
乐普医疗的优势
着眼于心脑血管一体化的乐普医疗,也有自身独特的优势。2018年年报显示,其绝大部分营收来自于药品的销售,而老本行心脏大血管支架,仅剩下22%比例。当然其他业务还有,比如体外诊断、外科器材等等新增的收入来源。基本上是围绕着心脑血管疾病为核心,逐渐演变和完善的。
可以说,公司的关注点是在治疗的整个过程,是患者更关心的。相对来讲,公司的业务更加的全面,其抗风险能力就相对更强。
比如,虽然在带来采购上,连续两项药物失利。但是支架业务方面,率先推出第三代可降解支架。在支架业务收入的弥补之下,损失并不会太大。综合上来看,整体竞争力不差。
不过,随着公司外延并购的不断扩展,其业务的精细化程度必然降低。未来虽然公司业绩还会持续增长,但要样样都做到好,还是比较难的。最优可能的结果就是,在每个细分领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做不到龙头老大。支架业务的市场份额同样也会让位于其他公司。
可降解支架是否能成为破局的关键
可降解性能被誉为下一代医用植入物的标配。从最早的可降解缝合线,到后来的镁合金可降解骨钉,再到以蛋白质聚合物为基础的可降解支架,都是这些年的热门。很多支架企业,比如美国雅培,微创以及乐普都在可降解支架上花了不小的力气。
但不得不说,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表明,基于蛋白质聚合物的可降解支架,对医生的操作要求非常高。若不能够在术前按照一套严苛的流程进行准备,那么手术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更有血栓再次出现并堵塞血管的风险。
2017年,雅培已经放弃了可降解支架项目,微创的可降解支架也迟迟不见踪影。仅有乐普在今年2月刚刚获批生产,其销路还有待观察。
所以,接下来能否将可降解支架的销路打开,就关系到乐普是否能够站稳国内的市场份额,甚至是依托这个新的品类,吞噬掉其他同行的市场份额。但如果可降解支架不能够得到推广,接下来国内三巨头分立的局面还将维持一段时间。
不会是同业竞争关系
“心脉”的申购市盈率为35倍,而目前乐普医疗的市盈率仅有18倍,看上去好像是乐普便宜了,被低估了。但是从整个行业竞争格局上来看,“心脉”的技术优势更强,所以前景更好。
但这并不能够取代乐普的地位。随着乐普医疗的综合性越来越强,其已经逐渐转变为一家专注于某个科室的综合性医疗股。从产业链的上下游整合中,能够带来不小的利润。
综合来看,两家公司已经走上了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我们只能对其有交集的支架业务进行比较。而支架业务在长期看来,都只是医疗器械的一个细分品类。企业要做大做强,更多的是要谋求其他领域的专业化发展。
总结:
心血管疾病的根源在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你的一颗心,是要交给乐普还是为“心脉”呢?你可以投资这两家公司的股票,但是对于自己的心脏,自己的身体来说,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避免病痛,保持健康的关键。你的投资同样,也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和理性判断的基础之上。
编 辑:江迪雯 主 编:朱 博
关于【华夏-视多课】:
【华夏-视多课】教育平台由“上海泰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立。凭借着丰富的行业经验及庞大的师资储备;并结合多年互联网平台运维经验;旨在将更科学的投资技巧与更先进的投资理念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带给广大投资者。2018年11月8日,《华夏时报》与“上海泰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建“华夏时报 —— 视多课投资者教育事业部”,共同运营【华夏-视多课】在线教育平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