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保险峰会|北京人寿雨浓:保险公司不是房地产商 不应投很多钱在养老地产上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7-01 10:20:33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朱丹丹 北京报道
如今,随着中国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养老产业”日益备受关注。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养老产业发展情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7-2021我国医养结合行业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7.92%,预计2021年医养结合市场规模将达到11603亿元。
6月28日,北京人寿康养科技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雨浓在“思辩·数字化时代保险业的‘攻’与‘守’——2019华夏时报保险科技论坛”上坦言,大数据告诉我们,一定要切入康养这个市场,不仅仅是保险公司,包括原来做医疗产业的其他产业的从业者现在都关注到了这个产业。
但是到底应该怎么做?
可以看到,不少保险公司将目光投向了建集中养老的产业园区。
更有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在2030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可达13万亿元。
对此,雨浓则表示,“不要忘了我们的属性,因为我们是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毕竟不是房地产商,如果大家都去做了房地产,忘了保险业的初衷不应该仅仅是一个金融产业,一定是一个服务产业。”为什么现在都不去做服务创新?因为服务创新太累了,挣的是辛苦钱;大家都习惯了挣快钱,做一个产品和金融杠杆就可以把资金快速回拢,那为什么要给老年人做服务?做半天还不如卖一个产品得到的快速回报率高,很多人不是不愿意投入到这个产业中,而是犹豫到底怎么投入。
她还进一步指出,首先,做康养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险资公司具备的金融属性,怎么利用跟房地产、跟其他的行业的从业者所不一样的,险资公司手里有这样的“核武器”,金融属性不是任何企业都有的。第二个,“一定要在服务上,我们提出来一个首善模式,首善模式就是前置。”养老产业一定不是保险公司怎么一厢情愿让老年人去养老的,而是里面包含了政府怎么想?老年人本身怎么想的?社会环境允许不允许?以及很多道德、伦理、心理等等很多东西的综合考量。
“对于老年人来说什么东西是困难?都是困难,但是个人认为对每一个产业,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或者在这个行业当中去做产业升级,去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的提升,都是有困难的。这就看大公司有大公司的玩法,它们有钱、有实力,而小公司也有小公司的玩法,没有那么大的“船”,我们可以快速地掉头、快速地落地、快速地运作。“雨浓表示。
那么,中小保险公司在康养模式上可以创新的空间在哪里?怎么样才能走出一条差异化的创新之路?
雨浓表示,一个是一定要脱离保险业的思维。比如北京人寿注册成立康养科技管理公司也是叫第三类非保险金融子公司,没有保险的属性在里边,纯是一个康养科技的子公司,“我们开头脑风暴会的时候都是在想怎么能围绕主业,但是又不受主业的限制?小公司一定要注重的一个事情。” 第二是不注重手段。手段是什么?就是想怎么做怎么做,个人认为不能一上来就运用手段把自己桎梏在这个模式当中去了,所以模式创新是小公司来做的。还有,个人完全不同意投很多钱在养老地产上面。
她亦透露,“我们最近在申请专利叫首善康养模式,希望有一天我们也把这个康养模式发展出来。”此外,“下一步我们可能做社区养老,怎么树立标杆,把现有资源整合好,把它怎么达到盈利的模式,未来是最好的小公司的选择。”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