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深套难挡新散户入场

作者:付刚

来源:

发布时间:2009-11-06 20:41:47

摘要:深套难挡新散户入场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付刚 北京报道

   “建议失效。”最近一周来,多数券商营业部客户经理的最大感受几乎都可用此四个字浓缩概括。
    根据28家创业板公司10月30日上市首日统计的数据,97.37%的交易量来自散户。其后一周的时间里,这些资金多数被套。
    记者采访获知,在创业板推出一周时间来,靠“炒新”盈利的散户寥寥无几,根据深交所公布的席位数据测算,仅个别营业部成功谋利出逃。
    “但就如我们不能因为有人中了彩票大奖,而痛悔为什么自己没有去买这期彩票一样,个别幸运儿的神奇获利,并不能作为我们参与游戏的理由。”浦银安盛基金一位人士11月5日针对个别营业部的“侥幸”获利,向《华夏时报》如是表达。多数分析师和基金公司均向记者表示,他们更关注优质公司调整后的中期投资机会,而不会选择近期贸然“杀进”。
散户博傻创业板
    创业板首日统计数据显示,97.37%的交易量来自散户。其中,参与买入的个人投资者账户多达25.26万户,合计买入4.23亿股。买入股数在1万股以下的户数占比97.22%,买入股数占比60.08%。
    不少券商的客户经理随即从11月2日开始,引用中小板首批8只股票2004年6月25日上市首日被爆炒的教训告诫客户,不要介入创业板初期的炒作。当时,参与中小板首日炒作的股民平均569个交易日才解套,最长的要707个交易日。
    显然,他们的建议收效不大。
    11月2日,创业板交投仍十分火爆,换手率大部分都超过三成,有的还超过五成;当日成交金额虽比首日大幅减少64.67%,仍达77.4亿元的高水平,相当于中小板当日297只股票成交总额的30%左右。
    然而从二级市场表现看,28只创业板股票中并非所有都是“陷阱”,其中依然存在“幸存者”。
    浦银安盛基金研究发现,“创业板确实能提供暴富的机会。”在首批28只股票中,确实有一只股票——金亚科技为首日买入者提供了两个交易日50%以上的获利。记者注意到,金亚科技首日开盘价20.50元,最高价36.90元,收盘价35元,第二个交易日(11月2日)收盘价31.50元,首日开盘买入的收益率是53.65%。
    查询深交所公布的席位看,也确实有人在金亚科技上获得暴利。其上市首日买入最多的一家席位——东兴证券莆田梅园东路营业部,当日共买入943万元,第二日共卖出1395万元,短短两日收益率是48%。
    但如果仔细研究,可以发现金亚科技所提供的获利,完全是偶然事件。
    在其他创业板新股大多在首日下午复牌并随之大幅下跌时,金亚科技因三次停牌,直到14时57分才复牌,这使其首日并未大幅下跌,并因此以全日70%的涨幅(以开盘价算)成为当日创业板涨幅最大的股票。
    11月2日,虽然金亚科技同大部分创业板股票一样,以跌停开盘,但在其他创业板股票打开跌停时,金亚科技也随之打开跌停。“东兴证券莆田营业部可能就是趁这当日唯一的卖出机会获利离场了。”
    浦银安盛基金相关人士指出,创业首日上市三次停牌制度本来是为了遏制炒作,让人意想不到的,这却成为炒家能够获暴利的主要原因,“这让人在羡慕该炒家的运气如此之好的同时,不能不慨叹市场的无厘头。”
新资金进场创业板
    如果说11月2日还有获利的幸运者,3日的市场表现,基本让所有“炒新”之人自认“竹篮打水一场空”。
    统计显示,按上市首日最高1399.67亿元总市值算起,到3日收盘,28家公司总市值已降至1220.13亿元,短短两个交易日179亿元灰飞烟灭。28家公司中,当天有16家收盘价跌破首日开盘价,6家公司股价创出新低,这意味着,在二级市场买入创业板股票的投资者,几乎无一获利。
    峰回路转。11月4日后,创业板公司开始发生分化,大部分股票出现技术性反弹。收市时,28只股票中,仅金亚科技1只下跌。
    而在11月5日,28只股票一度全面上扬飘红,到收盘仍有26只保持涨势,成交金额也呈增多之势,明显又有资金进场。
    在前期“炒新”资金不少被套牢的背景下,为何还有新资金进场?
    国联证券研究员李斌认为,尽管目前创业板公司相对中小板具有较高的溢价水平,但其高成长性、稀缺性和无可比估值体系的优势,让其溢价能获得一定的支撑。
    不过,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李斌建议等待创业板公司自行完成价值回归是比较稳健的策略,但可以关注打新机会并跟踪将率先完成价值回归的个股。
关注优质公司中期机会
    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黄祥斌认为,在对创业板投资标的的选择上,投资者可参考几种不同的逻辑。
    “首先,在纳斯达克,科技板块成为主流,其背景是美国具有全球最为领先的科技水平,而在我国,相比于科技水平,巨大的市场空间反倒是更值得关注的因素。”黄祥斌表示,“在中国产生下一家沃尔玛、家乐福的可能性要大于产生下一家微软、思科的可能性。”
    从这个思路出发,黄祥斌认为,探路者、吉峰农机等有可能成功复制其经营模式,且具有广大市场空间的个股最值得关注。
    “其次,如果能将我国的具体国情同标的选择结合起来,投资者也可以得到一条较为清晰的投资思路。”
    黄祥斌指出:“诸如我国正在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扩大内需的决策、医改的推进都使得医药生物行业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乐普医疗、红日药业、莱美药业、安科生物等个股拥有更好的发展潜力。”
    此外,一些细分行业的龙头公司,或者一些行业的先行者,有望为后来者树立标杆效应,如华谊兄弟、神州泰岳等。
    但他也强调:“创业板中的一些个股短期内出现震荡甚至调整是大概率事件,没有介入的投资者可以等待整体估值水平下降至更为合理的区间。”
    与黄祥斌判断类似的是,相比首日“炒新”,国泰基金也更关注优质公司调整后的中期投资机会。
    “我们认为创业板内在价值区间、成长性溢价决定了创业板初期的价格波动方向。考虑到创业板公司的成长性溢价,对比中小板估值波动,我们认为进入2010年后,创业板35倍左右的动态PE水平将被市场接受,创业板公司的股价在发行价的基础上,上涨30%左右以后仍具有投资价值。”

记者观察
请让创业板真正代表新生产力

    经过十年酝酿,创业板市场终于在2009年10月30日正式登场。
    过去十年间,中国的创新企业,如百度、搜狐、网易、盛大、无锡尚德等不断冒出,它们都选择于美国纳斯达克或纽约交易所上市。中国的创业板似乎已经错失了先机。
    起步迟了,便应急起直追,才能后发先至。
    但从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上市首日以及此后一周的二级市场表现看,还有太多“游戏规则”的设置恐成“绊脚石”。
    创业板设立的初衷,一方面是为了在更大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另一方面也是为风投资金开辟退出渠道,使其更积极地参与到新兴产业中,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然而,就行业构成而言,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里医药和电子信息行业仍是最多,传统的高科技行业居多的现象,意味着真正属于创新类的公司偏少。
    由于历史原因,也由于市场需要的示范效应,最先上市的这部分企业普遍质地优良,但它们已经过了初创期,进入了企业成长的中后期阶段,创业板的特征并不是特别明显。这意味着企业的风险减小,同时也意味着公司成长性逐步下降。
    创业板,顾名思义是创业者的舞台,而且是新型产业和新兴技术企业创业者的舞台。如果成熟产业企业过多在创业板上市,将会失去创业板为新型企业诞生提供融资平台的意义,长此以往,它的未来,只能是成为A股市场的微缩版。
    此外,在议论创业板开市时,舆论普遍冀望中国的创业板能够打造出自己的“微软”。微软的成功,除去它的核心技术之外,很大程度在于它独到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技术创新的同时,是理念创新在为新技术保驾。很难设想,一个观念陈旧的企业,能够经受高风险筛选机制的检验。
    如果企业观念依旧停留在狭隘的融资造富上,拒绝成长,市场必然会无情地将其淘汰。这就是创业板的逻辑。
    即便公司有幸上了创业板,一旦缺乏持续创新的能力和核心技术的储备,一样会被市场淘汰。正由于创业板市场的筛选机制不同于主板市场,才显出独特的活力。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创业板筛选机制是不是能够发挥作用,成功选出未来优质公司的种子,关键在淘汰机制是否过硬,过往的经验证明,淘汰机制不发挥作用,创业板就会死气沉沉。
    这既是监管者的职责,也是欲上创业板的公司应当思考的问题。融资毕竟是一种筹资方式,没有免费的午餐,它只适用于那些有勇气筹资的人们。创业板退出机制所包含的淘汰意义,比一般在市场上竞争更加具有风险。一旦下课便会失去市场的认可,很可能陡然跌到谷底。
    我们注意到,创业板作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部分,用了十年去探索开办方式和监管思路。尽管如此,围绕创业板开市后是不是会成为“圈钱板”、是不是会成为造富机器的议论还是不绝于耳。这都说明人们对于创业板寄予厚望,希望它健康成长。
    不可否认,至今全球很多创业板开市都有资金聚集的“热效应”过程,完全寄希望于依靠政府行政命令和手段来解决“圈钱板”等问题并不现实。
    眼下,创业板开户人数已经达到900万,资金聚集效应十分突出,最终能不能靠市场去筛选出有发展前景的公司,对后来者有无吸引力,是考验创业板的制度设计和法律框架是否契合中国式创业板的关键。
    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质量、监管手段或者场内资金、人气,都已注定了创业板未来不会太难看,但一个真正成功的创业板不仅在于资金与监管。国际上创业板成功的不多,纳斯达克为什么能活,是因为它适应了同时代美国市场的真实需求,是一种新生产力萌芽所迸发出的需求。
    中国的创业板当然会活下去,但要让它成为有真正意义的创业板,真正诞生出中国的微软和谷歌,请让它真正代表一种新的生产力。(付 刚)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