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票据进入“电子时代”

作者:唐玮

来源:

发布时间:2009-11-06 20:25:55

摘要:票据进入“电子时代”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唐玮 北京报道

    票据告别“纸质时代”,进入电子化的大幕已经拉开,我国金融信息化中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出现了。
    11月2日,在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建成运行新闻发布会上,央行副行长苏宁称,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开通,不仅能够大大降低乃至消除纸质票据业务的操作风险,还能降低票据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促进全国统一票据市场的形成,更有利于推动短期资金利率市场化,对票据业务进行精确统计,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首批接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有11家全国性银行、2家地方性商业银行、3家农村金融机构、4家财务公司。
缓解风险
    票据是一种集汇兑、支付、结算、信用、融资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金融工具。此前,处于“纸质时代”的票据业务,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容易遗失和伪造,出现假票、克隆票等,甚至,部分金融机构违规承兑、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进而使得存款虚增,货币信贷资金过度膨胀。
    随着票据市场的发展,纸质票据的弊端愈显突出。况且,商业汇票是银企之间、银行之间最常用的短期融资工具,弊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2009年票据业务量是“蒸蒸日上”:上半年,票据融资增加1.7万亿元,占新增贷款的23%;同期,票据融资高达12.8万亿元,相当于股票市场交易量的57.7%、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交易量的162%。
    如此大的规模,一些承兑和交易环节的不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央行的调控效果。
    多家商业银行表示,票据电子化后最显而易见的作用,就是能够大大降低乃至消除纸质票据业务的操作风险,诸如票据的真伪、保管、传递、诈骗等原有票据市场常见的风险将不复存在。
    针对今年信贷投放中存在的票据虚增等现象,央行副行长苏宁同时也指出,电子汇票系统本身并不能识别这些票据是否具有真实的贸易背景。他指出,解决这个问题主要还是靠商业银行加强审查,虽然电子票据系统确实能掌握更多票据的签发、流通等情况,但对于贸易背景的鉴定,更多要依赖商业银行。
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另一个显著变化是,电子商业汇票付款期限被延长到1年。央行称,这种调整充分考虑了电子商业汇票在安全性和流通性方面的实质改善,目的在于更好地发挥商业汇票的融资功能。
    而另一方面,期限延长使得票据融资和1年期贷款在期限上完全一致。而利率方面,根据央行公布的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情况统计,二季度票据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为1.95%,而短期融资加权平均利率为5.7%,两者差额高于3个百分点,票据贴现利率显著低于短期贷款利率。一位银行人士对记者说,这样,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上线后社会整体信用成本将降低,资产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电子商业汇票付款期限的延长,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苏宁还表示,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建成,将使央行成为电子商业汇票市场的一个经常性交易主体,未来可能成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一个主要手段,增加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弹性和力度,提高央行调控货币市场的能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通过这一系统,央行能够全面监测商业汇票各种票据行为,准确了解资金流量动向,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尤其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真实的资金流向尤为重要。目前,市场对货币政策的走向有着诸多讨论,11月3日澳洲央行再次宣布加息,各国央行也陆续召开议息会议并宣布利率决策,中国的货币政策何时退出也备受瞩目。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近期在金麒麟论坛上明确指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还不能改变。至少要持续到明年“两会”期间。光大银行董事长唐双宁也在金麒麟论坛上表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问题”在于能否保持“匀速微增”。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