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珊:没有谢导,就没有今天银幕上的我!

作者:张安妮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10-25 20:54:00

摘要:丛珊:没有谢导,就没有今天银幕上的我!

 

本报记者  张安妮

    学者余秋雨曾在《足迹》中写过:回想在这半个世纪中,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如果没有谢晋,没有《红色娘子军》、《牧马人》、《芙蓉镇》等电影可看,那将会是怎样的失落?在我看来,评论谢晋并不是易事,因为他早已成为当代中国人集体审美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的,几乎所有人都承认,作为导演,谢晋用自己的镜头,为中国电影史谱下了无数重墨之作,同时,也改变了太多演员的演艺生涯。然而,27年前因出演《牧马人》中李秀芝一角而红透整个中国的演员丛珊,却在接受采访时,“固执”地纠正了记者口中“改变”这一措辞。
    “不是‘改变’。起码对我不是。”追忆谢导,丛珊欲言又止,“是谢导塑造了我。没有他,就没有今天银幕中的我。那时,我是一个刚过18岁的中戏学生,不允许外出拍戏,但谢导说服时任院长徐晓钟破例的原因就是:青春一过,那种自然的纯真气质就再也回不来了。在《牧马人》剧组,连‘儿子’方超都比我经验丰富,所以,对我这样一个新人来说,谢导于我不是‘改变’,他是在我演艺生涯的起点,教我何为表演艺术的真正规矩,帮我形成这个规矩。这个起点非常高。而我最受益的就是‘断念’——谢导说忘记生活中的身份,才能入戏。”
    “为了训练‘断念’,谢导要求我在每句台词后注释潜台词和内心独白,这个‘作业’,他天天检查;他最常强调的就是‘体验生活’,镜头前一分钟的真挚表演,是镜头后百分钟真实的生活原型换来的。那时,我几乎把自己训练成专业的脱土坯工人、土生土长的‘海陆空’司令,有事儿没事儿就跟‘丈夫’朱时茂腻在一起……没想到,电影播出后,四川江油(片中李秀芝就是从这个县逃荒来到草原)的妇联来信说:孩子,回家吧,现在家乡一片繁荣了。这就是真实的魅力啊。”
    时光如梭。如今,丛珊的语气中尽是对这位严厉伯乐的感激:“我去法国后,依然关注谢导的影片。《鸦片战争》、《最后的贵族》、《女足9号》,我反复地看,一次次地被感动。银幕上,每个角色仿似都是谢导为演员们量身定做,他的洞察力如此敏锐,总是可以捕捉到与大众审美取向一致的方向。”采访结束,丛珊向记者吐露心声:于我,谢导永远是长辈,愿慈父走好。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