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两康财务事件”警示: 学会看财报 让“坏公司”无处遁形

作者:石省昌 陈锋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5-20 10:17:16

摘要:聆泽投资基金经理助理朱伟琪5月15日指出,在公司财务问题被披露之前就应该要发现纰漏,这样才能让监管部门进行事前管理,并让市场和更多普通投资者能够对公司的好坏作出预判。

“两康财务事件”警示: 学会看财报   让“坏公司”无处遁形

华夏时报记者 石省昌 陈锋 北京报道

针对康美药业和康得新最近被爆出的财务问题,上海聆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基于近10年的上市公司年报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聆泽投资基金经理助理朱伟琪5月15日指出,在公司财务问题被披露之前就应该要发现纰漏,这样才能让监管部门进行事前管理,并让市场和更多普通投资者能够对公司的好坏作出预判。

从现金流量表中看财务状况

对于公司财务情况的分析,需要多看现金流量表,其中有些会计科目更是直接反映了财务已经出现的状况,需要格外引起重视。

比如,“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科目代表了公司通过自身经营去获得现金流的能力;“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显示了公司每年偿还利息和分配利益的情况,也就是赚的钱有多少支付了利息,有多少给股东进行了分红;还有吸收投资、取得借款以及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都代表了对外部融资的需求,体现了公司是不是缺钱。

看一家公司的现金流量表,要发现数据背后的财务情况,看公司财务是否处于健康状态,还是已经产生了一些现金流的问题,这将有助于提前预判是否有发生财务爆雷的可能性。

从各个科目的关联研究看经营情况

进一步地,财务报表中各个科目之间也有一定的关联性,如果仔细计算一下并简要推敲,就会发现公司更深层次的经营现状。

比如,“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的差额,即企业自由现金流(FCF),可以观察到公司自身创造出的现金流是否能够覆盖公司扩大规模而支付的费用,如果这个值为负数,那就可以了解到公司的经营情况可能并不佳。

又比如,取得借款和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之和,减去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得到债务净融资情况,这不仅能看出公司获得有息负债的金额以及要偿还的金额,还能知道公司真正通过债务融资拿到手的现金数量。也就是说,如果公司每年需要靠大量的债务资金来维系经营,同时好不容易拿到钱后还需要先偿还大量之前的债务,那么经营状况可能也是不可持续的。

各个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往往能看出公司的经营情况以及商业模式,是靠自身发展起家,还是靠增发、借款、发债等去向股东和银行筹资,一目了然。

从跨报表的财务指标看公司能力

在评判一家公司时,还可以用一些跨报表的财务指标,这有助于了解公司整体的发展规划和盈利能力。

比如,“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的比值,可以用来衡量公司净利润的质量,数值越大,证明公司利润所直接产生的现金越多,含金量也就越高。

又比如,货币资金和有息负债的比值,能看出公司当年的资金规划情况,现有的货币是否能够覆盖其承担的负债,如果远远覆盖不了,那一定是需要提高警惕的。

财务指标是分析各个报表之间的会计科目,通过将不同性质的科目相互组合,产生综合性评判指标,能够给予公司更综合更全面的评判。

综合评判下才能真正读懂公司

其实,如果能够仔细对于公司每年的财报进行层层递进的分析,并且拉长一定的时间轴,那么像此次“两康”事件以及类似其他上市公司的财务问题,至少有一部分就能够提前预判并且避免。

2.JPG

数据来源:Wind资讯

通过研究发现,康美药业和康得新的财务报表在近10年都逐渐暴露过一些问题,尤其是“大存大贷”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也是现在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问题时的普遍现象。公司账面现金的充足与仍需不断进行增发或发债之间产生矛盾、公司账面有现金却不兑付所发行的融资债券产生矛盾、公司股东极高的质押比例与市值下跌产生的利益损失产生矛盾等等,2018年的上市公司年报中,有超过150家公司的审计意见为非标准意见,可见矛盾正在不断在深化,未来可能就将形成重大的财务问题。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强调,上市公司和大股东必须牢牢守住“四条底线”:一是不披露虚假信息,二是不从事内幕交易,三是不操纵股票价格,四是不损害上市公司利益。对于问题严重、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证监会将综合运用监管措施、行政处罚、市场禁入、刑事移送等手段,追究公司特别是大股东、上市公司董监高、实控人的责任。监管已然愈发严格,对于有问题的上市公司无疑是一种约束和整顿。

但对于市场和更多普通投资者来说,有必要去学习如何通过财务报表去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状态以及发展能力,要能够基本判断公司的发展情况是否健康,是否值得投资,才能避免再次发生大规模、大金额的投资损失。

编辑:严晖  主编:陈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