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报营收增长近22% 蒙草生态称寒冬后2019年迎来略有暖意的春天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玉金 呼和浩特报道
“锁定经纬度上任意一点,即可查询该地区包括土壤、水资源、气候、原生植物等在内的生态大数据,并可以对数据进行动态监测、预防生态破坏等,蒙草生态目前的这种生态产业大数据已经辐射整个内蒙古自治区,新的项目正在西藏、青海、陕西等地落地。”4月25日,《华夏时报》记者在蒙草生态(300355.SZ)草原乡土植物馆看到。
这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大本营、专注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公司,在过去一年,也同样面临大考,4月24日晚间,蒙草生态发布2018年年报显示,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4亿元,同比下降75.85%。
“净利润减少,主要是公司在2018年为防控风险,稳健经营,施工放缓,营业收入有所下降,并且公司同期进行了商誉减值和融资成本有所上升,这三项导致了2018年的净利润有所下降。”4月26日,蒙草生态董秘安旭涛在接受《华夏时报》在内的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在同一时间发布的2019年一季度显示,蒙草生态实现净利润为0.21亿元,同比增长21.87%。
初步来看,在2019年,蒙草生态整体的经营状况是向好的,经历了2018年的寒冬,2019年还是迎来了一个略有暖意的春天。
营收净利遭遇挑战
2018年,财政部出台 92 号文(《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对 PPP 项目进行规范清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 PPP 项目的融资政策趋于谨慎,蒙草生态度过了艰难的一年。
蒙草生态2018年实现营收38.21亿元,同比减少31.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4亿元,均有所下降。
安旭涛表示,2018年初,公司及时确立了防控资金风险、经营稳健、高质量成长的经营目标。“一方面,稳妥推进在手订单,积极协调政府专项资金对项目回款的支持,提高项目回款进度;另一方面,为避免过度承接项目而造成资金占用风险,公司按照相关政策调整了项目的风控要求,选择财政能力好、项目质量高的合作方,对融资差的项目采取一票否决,所以2018年公司订单下降,营收下降,但是公司的整体经营质量是上升的。”安旭涛如是说。
“蒙草生态是行业所有公司中调整最早,2018年初,当同类公司大部分还没有意识到风险,还在使劲接项目时,公司做了个主动收缩,减少接订单,挑质量好、回款好、财政收入好的地方政府进行合作,进行风险把控;但当时压力很大,因为别人还在扩张,而蒙草生态是在减少,作为上市公司要面对投资者(疑问),但公司稳健经营,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只有保证安全才会有后续发展,否则就对投资更不负责任的一种态度。”安旭涛直言。
对于净利润减少,安旭涛分析,“在2018年,公司(对并购公司)进行了相应商誉减值,同时在2018年,公司融资成本有所上升,2018年公司的整体财务费用达到了2.03亿元,比2017年上升44.49%,这两项导致了2018年的净利润有所下降。”
据记者了解,2014 年、 2016 年,蒙草生态完成对普天园林70%股权和鹭路兴 60%股权的收购,而由于普天园林业务放缓,2018年蒙草生态对普天园林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48亿元,对鹭路兴计提商誉减值准0.25亿元,共计提的商誉减值准备 1.72亿元。
而在过去的2018年,生态环境公司都遭遇流年不利。行业龙头同样遭遇营收、净利双降。
不过从2019年一季报看,蒙草生态迎来暖春。蒙草生态实现净利润为0.21亿元,同比增长21.87%。“工程项目施工、回款、决算手续较顺利 。”蒙草生态方面表示。
高企应收账款忧与喜
截至 2018 年末,蒙草生态应收账款为41.11亿元,长期应收账款达到61.18亿元,应收账款同比有所下降,长期应收账款同比有所增加。
对此,安旭涛表示,2016年、2017年的蒙草生态扩大PPP项目,由于PPP项目的回款周期相对比较长,与政府的合作期一般是10年-15年的回收期,因此在长期应收款项里面增加。
不过,安旭涛认为,蒙草的整体应收账款结构比过去的安全性要高很多。“在过去的条件下,许多应收账款政府是没有预算的,而现在(类似于蒙草生态的)应收账款政府基本上都会进入预算,而且不能超过政府当年财政支出10%,在整个收账款的质量和结构上都有所改变,也就是说资金的回款的安全性上比过去要好很多。”安旭涛解释。
“客观地讲,在中国,其实政府的应收款应该算是质量比较好的应收款,有一些企业说感觉是被拖垮,其实是自身规模太大,风控不合适自身企业,把自己拖垮。”蒙草生态执行总裁高俊刚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PPP项目商业模式、合同结构上就注定是垫资模式,比如433的业务,10亿元的项目,第一年最多回款4亿元,但一年做完项目后,可能成本就要7亿元,一定会有30%的垫资款,因此隔一年才能有可能持平,”高俊刚进一步表示,如果项目建设周期长,有可能先垫两年的资金才会有回款,这种模式在此前金融环境不趋紧的情况下,融资相对宽松,自然而言就发展起来了。
不过包括蒙草生态在内的生态环保企业在应收账款过高的情况下,又叠加降杠杆,融资成本变高、融资压力变大,财务成本快速上升,财务风险增加。
高俊刚告诉记者,之所以2017年下半年成为风水岭,是因为金融环境突然收紧,但许多企业PPP的项目都已经做成了规模,对于蒙草生态来讲,万幸的是没有全国铺摊子,没跟风,蒙草生态的打法一直是做好一个区域,再做下一区域。
而在另一方面,从2017年开始,国资委和财政部等就PPP项目连续发布“92号文”“192号文”,更加规范了PPP模式的同时,中间的一些空白期,也给一些企业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压力,。
生态环保企业甚至民营企业由于降杠杆、融资难造成的流动性风险积聚,在2018年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后出现了反转。
蒙草生态相关领导表示,在2018年民企座谈会之后,金融机构对于民企整个政策发生了一定转变,融资成本从去年的11月开始逐渐的下降,应该说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企业经历了2018年状况,经受住了去杠杆、经营困难情况下的考验,逐渐开始向稳健方向发展。
跨区域复制“蒙草模式”
2012年9月,蒙草生态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上市数年后,蒙草生态体量有了量和质的提升,从园林绿化公司到科技型生态修复集团。
据记者了解,2019 年,蒙草生态在原有生态修复主业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创新业务,孵化出生态大数据、快乐小草、矿山修复等灵活性产品、周期短的优质项目。
蒙草生态方面表示,2019 年,蒙草生态将深入利用已经设立的藏草、秦草、疆草、滇草等子公司积极开拓其他生态修复市场,在各区域开展生态修复业务,并将公司的生态大数据、技术标准、科技成果输出到各区域,为各地区的生态修复提供指导,将“蒙草模式”复制到更多地区。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未来5年仅就政府所主导的生态修复投资,每年有1.5-2万亿元的市场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蒙草生态全资子公司北京快乐小草运动草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充分承接和转化集团公司20年的技术成果,研发运动草、耐踏草两大系列产品,打造国内运动草、耐踏草服务商、运营商,目前已经完成国家体育场鸟巢附场足球场改造、国家北方足球训练基地球场建设等代表性项目。
“快乐小草的建造周期,按蒙草生态目前的方法,大概是1个月左右时间建一块球场,建造完球场一般付款至少会付到75%以上;养护方面,两个月以后,大概押款在5%左右,1年期内,其回款率至少是在95%左右,该业态现金流会比较好。”高俊刚表示。
不过,高俊刚介绍,目前国内专注于球场建造的企业最高收入仅1000万元-2000万元,该领域中的企业较少。“原因是两方面,第一是做1亿元的工程项目与200万元的球场项目流程是一样的,因此许多企业愿意做标大的项目;第二是球场建造目前是建、管、用三方式分离,但该趋势肯定会打破,对专业公司就容易扩大体量,阶段性看,近两年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充分评估后,团队慢慢推进,也在等风来。”高俊刚说。
“一个城市有可能未来有球场上百块,但不管是天然草场、混合草或人造草,蒙草生态将以养护作为抓手,将球场资源拢在一起,其运营价值很大,球场中可以发展广告媒体、终端零售等,”高俊刚还提及,目前是先建球场,通过养护尽量把更多的资源集合起来,发展好的基础上应该是连锁业态。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