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黄河大合唱》荡气回肠,电影《音乐家》揭秘冼星海生命中的最后时光

作者:王义伟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4-10 13:10:17

摘要:作为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影片,由闪亮影业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电影集团联袂打造、沈健担任出品人的《音乐家》向中国观众讲述了这一段秘闻。

一曲《黄河大合唱》荡气回肠,电影《音乐家》揭秘冼星海生命中的最后时光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义伟 北京报道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如果说中华民族有一个抵御外侮、强壮自身的强大的民族魂,那么毫无疑问,诞生于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的《黄河大合唱》,就是这个民族魂中最激越的音符。

可是有谁知道,《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伟大的音乐家冼星海,英年早逝,去世时年仅40岁,而且,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光,是在异国他乡度过。

作为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影片,由闪亮影业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电影集团联袂打造、沈健担任出品人的《音乐家》向中国观众讲述了这一段秘闻。

4月9日,闪亮影业在京举办了媒体观影专场。

这段秘闻的梗概是:1940年5月,冼星海受中共中央秘密派遣,化名“黄训”从延安前往苏联,为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做后期制作。就在纪录片接近完成之际,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影片制作被迫中断,冼星海被疏散到阿拉木图。结果,珍贵的纪录片资料毁于战火,冼星海贫病交加、流落阿拉木图街头。关键时刻,哈萨克音乐家拜卡达莫夫把冼星海接到家中安顿,为他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庇护所。在阿拉木图,冼星海创作了《民族解放》、《神圣之战》、《满江红》等著名音乐作品,并根据哈萨克民族英雄阿曼盖尔德的事迹创作出交响诗《阿曼盖尔德》,受到广泛欢迎。1945年,回到莫斯科的冼星海重病缠身,病逝于克里姆林宫医院。

在观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本报记者有三点感受:

第一,冼星海对祖国和故乡痛彻心扉的思念、来到边境祖国近在咫尺却不得其门而入的绝望,与贯穿整个影片的或低沉、或柔婉、或昂扬的音乐交相辉映,构成了一个悲壮的主基调,感人至深。尤其是在影片的末尾,冼星海亲自指挥当地艺术家演奏《黄河大合唱》,极其震撼人心。

第二,故事情节简单、对白不多且中文俄文夹杂,反衬出了演员出色的功底。无论是中方演员、还是外方演员,其表演,包括肢体动作、表情、眼神都非常到位。他们都入戏了,入戏很深。

第三,电影结束后的片花中,已经80多岁高龄的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接受采访、老泪纵横。当年冼妮娜在延安苦等父亲等不来,70多年后终于在银幕上看到父亲的风采,这样的情景,让人心生无限感慨。

此前有评论称,中国人欠冼星海一部电影。闪亮影业弥补了这个缺憾。

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故事片,值得一看!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王义伟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