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酝酿逆势引入勾地制度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小瑛 深圳报道
10月26日,《华夏时报》记者从可靠渠道获知,深圳即将引入在香港已实行10年之久的勾地制度。
据悉,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下,香港房价地价大跌,严重冲击了土地招拍挂制度,为了在拍卖土地前加个“保险程序”,香港推出勾地制度,来保证土地不流拍,不贱卖。
所谓勾地制度是指由土地管理部门公布当年的“勾地表”,发展商如有相中的地,即可向政府提出申请,申请人必须为购买该幅土地开出最低价并缴纳5%的保证金,如果申请人的出价符合政府按公开市场价格所作的评估,该幅土地便会以公开招标或拍卖的形式出售。
由于香港和内地的监管机制不一,尤其是目前内地房价飙升处于强势,根本无需担心土地流拍。深圳选择这个时机引进勾地制度备受质疑,最直接的声音是,深圳竟然这么早地在准备为高房价高地价托市。
勾地制度进行时
10月26日,深圳市规划国土部门负责人透露,深圳市将借鉴香港经验,引入勾地制度,目前草案已起草完毕,经市政府审议后有望近期推行。
深圳一家上市公司负责拿地的人士告诉记者,勾地的好处是开发商可以有差异化地去开发土地,政府也好针对企业需求推出土地,但最大的好处是政府推地无风险。
其实早在2006年1月中旬,国土资源部起草拟定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征求意见稿)》中就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勾地制度”。
到目前为止,公开执行勾地制度的城市很少,上海在9月和10月用勾地制度的方式出让了2块地,但结果要等到12月和明年1月才能公布。福州和广州也曾启用勾地,不过收效甚微。
“事实上,在内地一级开发拿地业内都叫‘勾地’,尤其是有港资背景的企业,更习惯这样说。”上述拿地人士告诉记者,实际运行中这已很普遍了,比如碧桂园就是靠勾地拿地起家。
而据记者了解,深圳今年拍卖的土地很多都是通过暗中勾地出让的。不止一位开发商告诉记者,公开市场竞争太大,很难抢到地。
“勾地,直白的说法就是政府和开发商勾结拿地。”深圳一位经验丰富的拿地人士接受采访时竟这样解释。
为托市做准备?
和香港为了挽救土地市场流拍严重的局面不同,目前内地土地拍卖市场地王频出,地价更是在打滚上翻。因此这个时候引进有“托市”作用的政策备受争议。
深圳市社科院城市运营中心主任高海燕告诉记者,就目前的行情来看,政府并不担心土地流拍,此举应该是未雨绸缪,先把制度完善好,以后市场低迷时,可随时拿出来用。
深圳上述上市公司负责拿地的人士对记者说,推出勾地制度和以前相比,其实也没有本质变化,主要还是看政府推出的土地多不多,平抑地价靠供应量,深圳关外其实还是有很多土地,只是政府和开发商都联合制造了土地稀缺的假象。
即便如此,单从效果来看,或许引入后会大打折扣。
中央财经大学投资系房地产研究所易成栋博士认为,香港监管机制完善,能够充分发布相应的市场供求信息、土地供应计划和勾地信息;但凭内地监管现状,很难说引入勾地制度后效果会怎样。
香港的勾地表是提前一年公布,深圳勾地有何创新?高海燕告诉记者,勾地在形式上应该和香港差不多,只是时间上可能会有些区别,肯定会有较长较充裕的时间。定论要等到明年才能明朗。
“公开拍卖的数据我们从来不看,没有实际意义,只要公开了的就都是已经锁定的土地。”上述拿地人士告诉记者,他就是靠买卖地皮赚钱的。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