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的信息时代 ——程序化将交易带入高速时代
计算机分担投资决策中的“重体力活”
程序化交易,就是用计算机来辅助我们人脑,来做交易决策或是进行下单。因为计算机比人脑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它十分的稳定,只要设定好程序,就基本不会出错。
那么问题来了,着了程序要怎么设定呢?这就要先来讲讲人脑是怎么做交易决策的。
对于任何一个投资者来说,我们要做一个投资,就必然会有一个投资决策的过程。这个过程,常常在我们的脑海中快速的运行,并且大多数时候,都是以一种潜意识的方式,做出了决策。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做决策吗,但是很多决策的根据来自于经验或是习惯,只有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才会用相对理性的方式去做判断。
一个理性的决策过程,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发现问题、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做出决策这几个部分。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单靠人脑,是很难有效的去完成这个理性判断的过程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人脑的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人要成功的收集到所有相关的数据,要从一大堆不相干的信息中找出有用的,并且对这些数据进行逐一分析。这些工作,在计算机没有的年代,那是需要大量的工作强度和人员来做的,并且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统计学运算了分析,没有一点高等数学的基础,都是很难完成的。这种严谨的决策过程,往往只能出现在政府部门的政策分析中。一般人,在做日常选择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用经验、习惯或者是当天的喜好来做决策。
但是,这些决策过程中的重体力活,用计算机就可以很快捷的完成。程序化交易最早做的工作,就是在各大做市商那里,收集所有的股票报价,并且找到最大和最小的两个值。后来逐渐的,计算机就开始发挥信息搜索和数据分析计算的优势,将决策过程当中,这两个最苦最累的活承揽了。
程序化交易不等于“剥头皮”
什么是“剥头皮”策略呢?其实就是最早的程序化辅助交易的交易策略。美国市场,是一个做市商报价市场,他们的市场上,对于同一个股票,不同的证券公司会给出不同的报价。一般的个人投资者只能跟做市商交易,而并不能够直接进入交易所交易。这和我们市场是很不一样。
“剥头皮”策略,最早是从报价最便宜的做市商手里买入股票,然后转手卖给报价最贵的那家做市商,每一次能够赚取很小的利润。但是美国市场因为是T+0市场,在一天只能可以反复交易无数次。所以,即便每一次的交易都只有很少的一点利润,但是重复很多次以后,利润也会变得十分的可观。
前些年,有两本关于程序化交易的书,《量化交易员》和《暗池》。这两本书中都提到了“剥头皮”策略。以至于很多投资者,甚至于专业投资者都会自然而然的将“程序化交易”去等同“剥头皮”策略。但是我们这里要说的是,“剥头皮”只是茫茫程序化策略中的沧海一粟,并且这个策略在A股T+1的市场中,是天然不能够生存的。而我们现在,很多私募基金在做的程序化辅助交易,其策略要复杂的多得多。
“程序猿”对交易员的降维打击
计算机在反应速度上,也是十分有优势的,这就是量化交易员的工作由来。
一个完整的量化交易体系,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跟踪和检测市场,寻找触发交易指令的数据。另一个就是在交易指令被触发以后,迅速的下单交易。
对于后者,计算机比人的优势那是更加的明显。现有的技术,完成一次交易只需要十几纳秒的时间,1秒钟可以完成数百比交易。这是人根本就不可能达到的。
虽然我们A股的市场目前是禁止计算机自动下单交易的。但是这是一个大趋势。华尔街早已经淘汰了所有的股票交易员,以及一半的债券交易员。
现在的交易员都是一些程序员,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编写交易程序,或者是校准程序参数,使得程序的胜率更高,算法更优,下达速度更快。
在未来下单这种速度活也是要交给计算机去做的。交易的竞争将会归结到最根本的交易决策上来。
“程序化交易”在套利市场的成功
计算机也是在这种小数点之后数百位的精确度上,发挥着巨大的优势。这就使得计算机在执行套利策略时,能够在肉眼不可见的尺度当中获利。
就套利策略本身来说,是一个逻辑十分简单,并且容易实现的程序化交易策略。利用“一价定律”在两个不同市场中,两个相似的交易品种进行套利。只需要计算机同时检测这两个品种的价格,并且一旦出现可套利机会,就自动触发交易。
比如ETF折溢价套利,如果不用计算机进行跟踪,而只是有肉眼观察,我们很难发现分时图上的套利机会。而在计算机观察的尺度上,就很容易发现套利机会。
在2012年-2013年之间,股指期货的跨期套利和期货与ETF之间的期现套利曾经达到年收益20%以上。这在当时相对比较低迷的证券市场中,是一种新兴的,难得的赚钱机会。于是众多资金进入市场,用程序进行套利操作。随着进入市场的资金越来越多,套利机会也就越来越少,最终套利收益稳定在一年5%上下的水平,以同期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基本相当。
而充分套利给市场带来了很多良好的效应。在套利交易的作用下,市场上的流动性是非常充裕的,ETF的价格和净值的你和程度也是非常的好的。
程序化交易的现状
在2015年,管理层对程序化交易严格管控以后,很多资金才慢慢的放弃套利操作。目前已经很少有资金做套利操作了。原因很简单,没有计算机的辅助,套利的误差就会变得非常的大,往往是从发现套利机会,到下单达成,套利空间就已经消失了。更有很多肉眼不可见的套利机会,没有计算机的辅助根本就发现不了。
近期我们发现,在数个主流ETF上,都出现了明显的套利机会。价格甚至可以连续一周保持在净值之上1毛钱。这对于单价几块钱的ETF来说,已经是丰厚的套利机会了。然这样的机会都没有机构下单套利,可见市场上现在幸存的套利基金已经所剩无几。而这对市场来说,直接的伤害就是价格和净值的拟合程度十分的差,对于一般中小投资者而言,只能够通过二级市场买卖的方式来投资ETF。那么中小投资者往往会比可以用股票申购的大资金付出更多的成本。
总结:
未来会怎样?计算机可能代替人类的研究员,甚至计算机可能独立完成研究报告。但是,计算机永远都不能够做交易决策。计算机背后还是由人来操控,终究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博弈。计算机越是在快速,应对的方法就是以慢制快。相对中长线的投资策略,将会在未来越来越有优势。
编辑:江迪雯 主编:朱 博
关于【视多课】:
【视多课】教育平台由“上海泰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立。凭借着丰富的行业经验及庞大的师资储备;并结合多年互联网平台运维经验;旨在将更科学的投资技巧与更先进的投资理念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带给广大投资者。2018年11月8日,《华夏时报》与“上海泰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建“华夏时报 —— 视多课投资者教育事业部”,共同运营【华夏-视多课】在线教育平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