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整合医工院年底敲定 迫华润加急并购对抗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 旭 北京报道
在纳入中生集团、成功登陆H股之后,国药集团整合链条不断延长,整合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下称上海医工院)的脚步也越来越近,其央企医药整合平台的地位也越来越巩固。
10月16日,国药集团一高层领导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国药集团与上海医工院的联合重组,快的话年底前国务院国资委就会定下来。”在国药并购重组高歌猛进,新上药集团重组如火如荼之时,另一医药央企华润集团也急了起来,正准备通过并购重组,以对抗来自这两大医药集团的压力。
医工院并入年底前确定
在国务院国资委将中生集团并入国药集团后,上海医工院何时并入国药集团一直为外界所关注。
10月16日,国药控股上市成功庆祝会举行,国药集团、国药控股高层悉数参加。国药集团一高层对《华夏时报》记者透露:“国药集团与上海医工院的重组将会在年底前定下来,目前国资委还没有给出明确方案;国药集团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与中生集团的各个层面的整合。”
而这是重组双方首次对外透露重组时间表。
上海医工院是央企中惟一的医药科研院所,主业是创新药物的研发、药品生产、销售,其研发能力国内首屈一指。
接近国资委的人士透露,国务院国资委之前表示,上海医工院和中生集团可以自己先选择和谁重组,在给定的期限内,如果还没有确定,国务院国资委就最后决定为其选择下家。
之前,上海医工院曾打算通过内部整合,以旗下现代制药为平台实现整体上市。但是随着中生集团并入国药集团,上海医工院自己选择下家的愿望落空。
而对于此前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的,上海市方面希望由上药集团来整合,打造上海本地医药产业平台的想法,国药集团上述领导表示,国务院国资委打造央企医药平台,希望由央企实力比较强的企业来进行整合,而且这次重组只涉及央企,上海方面可能性不大。
王丽峰或出任国药党委书记
在国药控股的庆祝会上,王丽峰以中生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身份出席,引起记者的关注。实际上,在双方联合重组,中生集团整体成为国药集团新的业务板块后,其法人资格已经注销。
而据接近国资委的人士透露,王丽峰很可能担任国药集团的党委书记,继续分管中生集团的业务。
国药集团上述领导表示,中生集团并入后,集团将会作为生物医药的产业平台,对下面六大研究所资产进行整合。
接近国药集团的上述人士表示,中生集团与国药集团合并后,中生集团这块业务将会相对独立运行,与国药集团商业分销、工业、中药材等六大业务板块并行,并由中生集团的管理团队来负责经营管理。之前国药集团没有疫苗和血液制品业务的生产经营经验,在国药集团的业务板块框架内,这需要王丽峰和其团队的力量。而且中生集团六大研究所的整合,专业性更强,也需要对此知根知底的王丽峰来负责操作。
不过,从国药集团目前的人事安排来看,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是国务院国资委任命的,而国药集团总经理、党委书记佘鲁林实际主持国药集团经营管理工作,两人地位无人可以替代。
国药集团上述领导表示,双方重组后,具体的人事安排国资委还没有公布方案,如何调整要等国资委那边宣布方案。
华润奋起直追酝酿并购
国药集团并入中生集团、国药控股H股成功上市,上药集团重组敲定“三合一”整体上市,从中央到地方,国有医药企业整合风生水起,但是与此相关的另一央企华润集团则显得十分落寞,成了“旁观者”。
重组华源集团、三九集团步伐迟缓,华润深受拖累,其并购重组和资本运作,均远落后于国药集团和上药集团。
接近华润集团的人士透露,随着国药集团重组中生集团、上药集团顺利重组,华润这边很着急,也在加快对外并购重组步伐,“过一阶段可能会有大的并购重组举措。”
该人士表示,此项并购正在洽谈中,目前华润方面还未透露并购对象为谁。
不过,目前来看,可供华润并购的国有大医药企业已经不多了,央企方面仅剩上海医工院和通用技术集团的中国医药和天方集团,但是上海医工院并入国药集团已成定局,或许通用技术可以作为突破口,但是目前国务院国资委已敲定国药集团作为央企医药平台,华润的机会不会太大。
华润并购可供选择的只能是地方国资药企,无论规模和效益都不会好于旗下的北药和三九医药,而其快速追赶国药集团和新上药集团,只能靠并购。而其在规模上仅次于新上药集团,未来国内的医药行业竞争将会在这三者之间展开。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