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北京最拥堵国贸桥逼疯?全球多位知名设计师拿出天马行空的“拯救”方案,哪个更有效?

作者:严葭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12-26 17:54:01

摘要:有4位全球知名设计师,用他们的设计探讨了该拿这个令人崩溃的路口怎么办,其中一个设计方案还获得了两项国际大奖;还有一个景观设计团队,更花费了6年时间,想把这里变得更通畅美好。

被北京最拥堵国贸桥逼疯?全球多位知名设计师拿出天马行空的“拯救”方案,哪个更有效?

北京最拥堵的国贸桥

严葭淇

北京最拥堵地段之一的国贸桥十字路口,对于那些每天必须经过这里的人来说,无论采用什么样的通勤方式都太痛苦了。

曾经有4位全球知名设计师,用他们的设计探讨了该拿这个令人崩溃的路口怎么办,其中一个设计方案还获得了两项国际大奖;还有一个景观设计团队,更花费了6年时间,想把这里变得更通畅美好。

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数量最多、高度最高的摩天大楼;而景观设计告诉人们,这是不是我们想要的城市……

现实的国贸桥,有多骨感?

BAM是一家位于北京的综合设计工作室。工作室由来自美国一所建筑学院3位志趣相投的合伙人联手创建。来中国后,他们渐渐将目光更多地投注于城市景观,以便解决一些他们感同深受的城市问题。

BAM和国贸桥的关联缘起于2011年。当时,他们挤在鼓楼的一个四合院里办公,还在双井有一间办公室。他们每天通勤都要经过国贸桥,无论坐出租、开车、骑车,还是坐地铁,国贸桥都是他们绕不开的噩梦。通常步行通过这里最长的一段距离要8-10分钟,而开车坐车是最慢的方式,尤其是早晚高峰,步行要比坐车快得多。

“这把我们逼疯了。对于那些每天必须经过这里的人而言,这个十字路口简直是这个星球上最可怕的地方,不论采用什么交通方式都太痛苦了。”景观设计师、BAM联合创始人之一的Jacob Walker如此表述他的绝望情绪。

一天,他们突发奇想,如果我们来重新设计国贸桥,会有什么不同?他们很自信,觉得一定能让这里变得更好。但没想到的是,这个项目最终持续了整整6年,BAM自成立起几乎一半的时间都搭进了这个虚拟的规划项目。

他们先和政府有关部门分享了有关国贸桥的构想,人们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并没有获得希望的实际支持,而这并没有妨碍他们开始对国贸桥十字路口的设计。

他们细致地丈量比对了国贸桥的理想版和现实版的距离:理想中,这里该是高楼林立、摩登高效、寸土寸金,引领世界的商业中心;现实中,这里杂乱无章、疏于管理,十字路口的设计甚至不符合城市交通的基本标准,且有大片区域是无用、空置甚至脏乱的。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在于,国贸桥不是“一天”建成的。这个交通枢纽在过去30年中,先有了东西向,后是南北向,最后有了环路。且每次添加,都只为机动车考虑,而非行人。

很明显,国贸桥需要一个景观层面的解决方案。为此,他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对国贸桥枢纽进行了详尽的观察研究。他们测量了所有的车道和转弯半径,由于该路段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经常某个地方就多出一条辅路,因此他们也不停地更新图纸。

他们发现,整体分3层的国贸桥区域占地近21公顷,其中约38%是道路面积,但只有10%的道路是相互重叠的,因此这些道路实际使用效率是极低的。除道路外,这里还有大量空地、停车场、公交站台、市政设施、各种永久或半永久性质建筑物、绿植等。

而早晚高峰的公交站是一个相当大的困扰:候车的人太多了,挤占了人行道,并向马路上蔓延,路过的行人举步维艰,沿街的小贩被挤到机动车道上。如此一来,公交车没办法停靠进站,堵车等连锁反应就大概率地发生了。

除了绘制地面上发生的一切,他们还尝试还原国贸庞大的地下系统。而这也是非常不乐观的。这里是地铁1号线和10号线的换乘处,有一条通道却非常狭窄,早晚高峰换乘的人们像沙丁鱼一样奋力通过,一旦发生火灾或其他意外,人们根本无法逃离。

然后,他们又花了一年的时间,统计了进出站的人数、换乘地铁的人数、穿越十字路口的人数,以及自行车、三轮车和所有来往交通工具的数目;统计了立交桥上每一层汽车的数量,有多少人在公交站等车、有多少趟公交车经过这里,最终发现有超过50条公交线路会经过国贸;他们还计算了在一天的不同时段,开车经过这里所需要的时间。

关于国贸桥,有多少个设计?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城市场景,也是一个非常有趣且高难度的设计项目。

在设计之初,他们先关注了其他设计师对国贸桥的设计构想。

首先是曾设计了迪拜哈利法塔的Adrian Smith和Gordon Gill,然后是CCTV大楼的设计师库哈斯,最后是中国知名设计师马岩松,他最近在北京的作品是朝阳公园附近的山形建筑。这几位设计师的解决方案都非常天马行空。

Adrian Smith和Gordon Gill的方案是,在国贸桥上方架设一座美妙的“天空之环”。在该环形天桥方案中,人们要过马路,必须先上楼,然后走环路,再从十字路口的另一边下去。而该方案似乎有违人们的行为规律,因为人们讨厌动不动就上楼梯。但该设计方案在2011年获得了两项国际大奖。

Adrian Smith + Gordon Gill 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天空之环(Golden Cross Sky Ring).jpg

Adrian Smith和Gordon Gill的“天空之环”方案

库哈斯的方案并不直接针对国贸桥区域,而是选择了CBD一期的最后一个地块。那里正静候着更多高楼拔地而起,但库哈斯拒绝了建造高楼的方案。他的建议是,建造一座“超级大楼”,跨立于国贸桥之上,将办公室、公寓、酒店等功能设施一股脑全放进这座“超级大楼”,以在北京CBD形成一个四合院式的低密度生活区。该方案符合北京宜“水平”发展的理念,强调了批判性与反思性,但似乎是不可操作的方案。

b49c8dca6a9a41989194d4887f7b4c01.jpeg

库哈斯的“超级大楼”方案

马岩松的2050年北京CBD设计图.jpg

马岩松科幻风的2050

马岩松的设计,构想的是2050年的北京。他将一个流线型闪闪发光的巨型建筑悬浮于整个CBD之上,这个酷似外星生物的巨型建筑的上层还有一个空中花园。它看上去很酷,科幻感十足,但北京真的需要这样一个科幻公园吗?它对解决国贸桥的实际问题又有多少助益呢?

最后一个,是最好的吗?

看了这么多,似乎到了BAM亮明自己酝酿以久的方案的时候了。毕竟,关于国贸桥,他们想了太多,也做了太多。

他们的想法是:修建环状公路,让上下道路完全重叠,这样道路可以变得非常高效。它可以承载更多的车辆,和车辆更快的行驶速度。还能释放出足够的空间,建造一个广场和空中公园。

85240cccd0a8476ab02ee096542355ed.jpeg我们开始进一步的设计2.jpg

BAM的“环形公路方案”

在解决好道路问题之后,为确保地面层和地下空间的紧密联系,可以用多层次的地下空间将各商场的地下一层、地铁1号线、10号线连接起来;而公园的地下层慢慢向上延伸至道路下方,再将路口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

他们并设计了公园的功能,和能开展的活动,因此在公园中心设计了一个湖泊,夏天人们可以在这里有一些亲水活动,冬天则可以滑冰。

此外,还有一些绿色空间,环路生长的植物,可以像海绵一样吸收汽车尾气;地面层有更长的过渡区域,供人们在公交站等地方上下车,也让地铁换乘畅通无阻;然后地下一层可以有各种店铺或一个滑板场地,宽敞的中庭四通八达,将这些店铺、场地和地铁站连接在一起……

站在湖边往远处眺望就可以看到空中花园的景观2.jpg

BAM设计的空中公园和广场

尽管综合考量了各种因素,将国贸桥区域作为一种景观,做了精密的设计,并做了很多实体模型,但Jacob Walker认为,该方案仍无法彻底解决国贸桥的交通拥堵问题。

“我们希望通过思考的力量,重新定义与强化一直以来我们看待景观设计的角度和意义,也希望能够为建筑的主流提供一些不一样的视角。”

同质化的中国城市,需要什么?

近10年来中国城市迅猛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日益提升,景观设计也随之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什么是城市景观?它其实指的是建筑以外的一切,包括建筑之间所有的空间,它是城市的血肉。”

“一般来说,人们听到城市景观,首先会想到公园、河滨、湿地,似乎只有这些空间才算是景观。但事实上,景观是城市内部的硬质空间,是你每天走过的人行道、天桥、地下通道、地铁站、公车站等等。除了实体层面,景观也包括空间中人的活动。”

Jacob Walker的阐释,厘清了人们通常以为的城市景观只是城市的各种硬质空间,而其实它还包括城市人群在其中活动的各种软质因素,而这更是景观设计要备加关注的。

近日,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 CTBUH )发布的《 2018 年高层建筑回顾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数量最多、高度最高的摩天大楼。2018年,中国各地共建成 88 座 200 米以上的摩天大楼,占全球总数的61.5%。随着高528米的北京中信大厦的完工,中国已连续4年成为拥有当年建成最高建筑的国家。

目前,中国城市面貌同质化严重,千篇一律的建筑和景观非常之多,因此更需要通过全新的景观设计进行持续不断地反思和突破,赋予它们焕然一新的面貌和功能。

正如Jacob Walker在讲述国贸桥设计时的观点, “有一点是这个提案里最重要的,就是我们需要停止对摩天大楼的痴迷,停止再将它作为城市的标志去看待。景观将会为我们定义,这究竟是不是我们想要的城市。”(编辑严葭淇 主编王义伟)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