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中国数字音乐用户吃惯了“霸王餐”:规模超5亿人,付费的仅4%

作者:帅可聪 陈锋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12-20 10:46:08

摘要:4%的付费率很低,未来到10%、20%不是很困难,但是要到40%、50%甚至更高,一定要有更优质的内容。付费率的提升可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中国数字音乐用户吃惯了“霸王餐”:规模超5亿人,付费的仅4%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帅可聪 陈锋 北京报道

“2017年中国音乐产业总规模达3470.94亿元,同比增长6.7%。”12月19日,第六届中国国际音乐产业大会在京举行,会上发布的《2018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音乐产业整体发展稳定,发展质量、增长速度好于预期,以音乐演出、数字音乐为核心的音乐消费活力进一步彰显,实现了高于同期GDP增速的快速增长。

报告披露的数据还显示,2017年中国数字音乐产业规模达到580.6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PC端与移动端的总产值达到180亿元,同比增长25.6%。2017年数字音乐用户规模达到5.23亿人,用户渗透率为66.4%,仅次于网络视频;但付费会员订阅付费率仅4%左右,未来仍具备较大的提升空间。

此外,2017年演艺市场快速增长,总体规模达到176.85亿元;其中,音乐类演出票房总收入为59.39亿元,同比增长23.4%,剧场演出票房收入为20.5亿元,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票房收入为37.64亿元,Live house票房收入达1.25亿元。2017年演出达15449场次,观众达1342万人次,同比增长分别为30%和14%。

插图.jpg

报告认为,从2017年中国音乐产业各细分行业的整体产值、增速对比来看,产业规模过百亿的细分行业主要有音乐演出、数字音乐、乐器产业、音乐教育培训、专业音响和卡拉OK行业,全部是服务C端用户市场的音乐服务业,体现出音乐产业在拉动消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产业发展增速超过同期GDP增速的细分行业主要有音乐演出、版权经纪与管理、数字音乐、专业音响、广播电视音乐,主要显示出中国音乐产业在版权环境优化的背景下,互联网时代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成为行业趋势。

据与会人士介绍,中国音乐产业的蓬勃发展与相关部门初步建立了良好的版权秩序密不可分。2015年7月9日,国家版权局发布《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该通知被称为“史上最严版权令”,开启了我国在线音乐行业走向正版化的道路。

国际唱片业协会在2008年的报告中曾表示,中国数字音乐99%以上都是盗版,但在今年的报告中,国际唱片业协会认为中国的数字音乐已经达到了96%以上的正版率。

不过,中国数字音乐市场飞速发展的背后挑战仍存。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法务及政府事务总经理杨奇虎在会上表示:“数字音乐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有序的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放眼国际,中国与国外数字音乐市场依然存在很大差距。以国际音乐平台Spotify为例,2017年整体营收大概为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0亿元,而去年中国整个数字音乐行业的产值是180亿元;另外,目前中国数字音乐平台的付费渗透率不超过4%,也就是100个人当中为音乐付费的人不超过4个,而国外流媒体平台以Spotify为例,它的付费渗透率高达43%。”

杨奇虎认为:“中国数字音乐平台未来大有可为。但盈利模式的开拓、版权秩序的维持和巩固、原创内容的发展仍然是包括腾讯音乐在内的数字音乐平台需要努力的方向和应对的挑战。”

“音乐未来的潜在付费率会很高,因为它是一个底层的需求。但未来会否涨十倍呢?”在此次大会的“数字音乐内容与生态布局”分论坛上,中信证券传媒互联网研究员肖俨衍指出:“有多少人愿意为此付费,核心是是否有满意的服务。”

肖俨衍认为:“从中长期来看,音乐的付费率有一个长期的空间,但必须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体系,持续产出优质音乐作品,付费率才能对标欧美。4%的付费率很低,未来到10%、20%不是很困难,但是要到40%、50%甚至更高,一定要有更优质的内容。付费率的提升可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责任编辑:秦岭 主编:夏申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