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战略 邹平农商行“信e贷”助力农商幸福村建设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12-20 10:16:42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仲琦 北京报道
山东省邹平市长山镇大闫村作为第一个“农商幸福村”建设示范村,邹平农商行为全村符合条件的423户村民建立了家庭备用金,金额达到2000余万元,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目前用信27户,金额共83万元,支持了大闫村商砼、养猪、驾校培训、建筑等产业发展,受到当地政府、村两委和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
而这仅是邹平农商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在此背景下,邹平农商行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严格执行省联社、办事处工作方针,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聚焦点为工作总基调,统筹谋划、科学推进,通过践行普惠金融理念,畅通金融服务渠道,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建设“农商幸福村”,助力乡村振兴。
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山东邹平市高新办事处东崔村近年来正在进行整体拆迁,全体村民都有机会买到新建楼房,相对于市场价来说,本村村民购买的价格便宜许多,但是崔先生却一筹莫展,因为他因跑运输压款过多手头资金紧张,买房还有10万元的缺口。在得知情况后,邹平农商行微贷中心客户经理赵经理及时与崔先生取得了联系,分析了崔先生的经营情况和偿债能力,迅速为其办理了10万元贷款,同时批量给其他十几户运输户做了同样的贷款,满足了当地农民安居乐业的生活梦想。
像这样的整体搬迁村庄,邹平农商行已对接20余个,农民住房贷款的办理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根据邹平市政府的新农村建设计划和棚户区改造计划,3年内将会有103个村庄进行改造,这些村庄都将是邹平农商行服务振兴乡村战略的重点。
邹平农商行积极开展“信e贷”,全面了解客户,利用采集的真实基础身份信息和财务数据,为客户量身定做预授信额度,缓解农民贷款难、有效担保不足问题,为农民发展农村产业,建设美丽乡村提供坚实的后盾。
据了解,“信e贷”是邹平农商银行为响应国家普惠金融政策,提供精准化金融服务推出的自动化办贷系统,该系统可实现自动评级授信、自助放贷等功能,具有贷款纯信用、到账快、额度高、期限长、还款更方便等优势。
此外,邹平农商行还通过“智e付”“智e购”等金融产品,着力提高普惠金融供给质量,不断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提升农民获得金融服务的便捷性,服务乡村振兴。
五大聚焦打造“农商幸福村”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是银行业积极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作为服务“三农”的地方性金融机构,邹平农商行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聚焦点为工作总基调,通过践行普惠金融理念,畅通金融服务渠道,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建设“农商幸福村”,谋求乡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
首先,聚焦“产业兴旺”,促进农商共联。一是支持小微企业,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邹平农商行积极践行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发展这一政策导向,以覆盖城乡的网络优势、灵活便捷的资金优势和专业专注的服务理念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始终坚持信贷资金向小微企业倾斜,不断加大对符合条件的乡村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的信贷投放。二是坚持“去产能”,完善信贷政策。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积极做好“去产能”信贷服务情况,根据国家调控政策制定针对性、差异化的行业信贷政策,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满足钢铁煤炭企业合理资金需求,建立钢铁、煤炭行业风险客户台账,指定专人按期上报涉及煤炭、钢铁行业的企业风险监测情况。三是推广惠民贷款和旅游贷款,支持农业“新六产”。积极推广“双保惠农贷”“订单农业贷”,创新推出“家庭农场贷”“信保涉农建设贷”,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推出“乡村旅游贷”,重点支持乡村旅游集群片区、乡村旅游园区发展,支持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其次,聚焦“生态宜居”,打造宜居乡村。一是开发“农民住房贷”。农民住房贷款是指向辖内农村村民发放的用于建设、购买居住用房所需的人民币贷款,包括了自建房贷款(含危房改造贷款、新农村社区建设贷款)、村民公寓贷款和二手房贷款,是专门针对新农村建设研发的一个贷款产品,帮助解决农民“住不起房”的困难。二是推出“住房按揭贷”。个人购房按揭贷款是指向自然人发放的用于购买个人住房的贷款。三是推广“装修贷”。围绕“生态宜居”,为有装修需求的村民提供资金支持,帮助村民进行房屋装修与改造。
第三,聚焦“乡风文明”,涵养乡村文化。一是组织学习教育,加大征信宣传力度。联系当地政府扶贫办公室,对有能力,有致富愿望的贫困户进行学习教育,为贫困人口打开致富门路,帮助他们找信息、学技术,提供市场行情和动向,改变贫困群众“等、靠、要”的习惯,起到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心的作用,同时对已经取得贷款资格的贫困户进行约束和激励,通过金融知识的大力宣传,让他们认识到征信的作用,珍惜自己的信用。二是结合网格化营销,将金融知识送进千家万户。坚持推进网格化精准营销,把“农商幸福村”建设与网格化营销相结合,宣传业务的同时积极向村民宣传反假币、防范电信诈骗、防范非法集资等金融知识,让信息闭塞的村民提高金融安全意识和能力,维护农村金融安全。三是开展一系列活动,丰富乡村文化。
第四,聚焦“治理有效”,力促生态发展。一是加强党支部建设,发挥党员先进引领作用。以党建为引领,与当地乡村党委积极联系,深化与政府部门的衔接沟通。发挥党员引领带头作用,以身作则,将“治理有效”的工作落到实处。二是依托资源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信贷产品支持。指导辖内各支行依托资源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信贷产品支持。积极对接辖内西董、长山等镇列入乡村旅游规划项目的生态园、采摘园、农家乐,对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美丽乡村。与明集镇明湖湿地公园、明章路景观小品覆盖、临池镇乐陶小镇建设等6个规划项目达成初步意向,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优质客户群体。三是开展依法打击恶意逃债行为。强化与当地政府的对接合作,通过协调政法、公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曝光“老赖”人员,强制清收拖债赖债逃债行为,清收小组动态跟踪,逐家见面,逐笔清收,实现清收范围全覆盖,不良贷款不留死角,让“老赖”无处可逃。净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
最后,聚焦“生活富裕”,共建幸福家园。比如,发展并完善智e购商城,通过农副产品购销、社区服务生活区打造、各项主题活动开展等形式,展示线上特色金融服务,让农民享受消费折扣,打造“购物消费+金融服务”全方位智慧银行。围绕创业致富,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帮助农民购进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入驻商城,实现农产品卖得出去,农资料买得进来。辖内长山支行吸引具有长山特色的产品商家入驻平台,如长山齐国参店销售山药面、山药露,毛张山药合作社销售山药等,不仅宣传效应强,品牌宣传覆盖全省,销售量更是猛增。目前,多家农资类商户正在洽谈入驻。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