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我所认识的陈坚

作者:兆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12-05 22:22:29

摘要:他的水彩语言紧密地依附于精神和情感的表达,根据不同作品的表现需要,其画面的语言要素主要包括色调、运笔,水份等水彩技法都有着相应的丰富变化,传达给观众不同情绪的视觉感受。

我所认识的陈坚

兆丰

得益于西泠印社方玲琅副总的引荐,我有幸认识了当代中国著名水彩画大师陈坚先生。

陈坚,1959年出生,籍贯山东青岛,汉族,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馆展览评审委员会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届全国水彩、粉画展评委,第十一、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评委,第三、四、五、六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评委,上海朱家角国际水彩画双年展首届、第二届评委,第二届全国粉画展评委,第一届全国水粉画展评委,第十二、十三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评委,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评委,深圳国际水彩画双年展首届评委,第二届深圳国际水彩入选获奖评委会主席,第九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评委。陈坚被美术界公认为当代中国水彩画艺术的领军人物和代表画家之一,媒体称其为“中国水彩画第一人”。

陈坚曾赴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亚洲艺术博物馆(尼斯)举办个展,在卡塔尔、美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捷克、墨西哥、日本、韩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举办联展,其作品受到世界各国艺术界的好评。陈坚先后在国内的湖北美术馆、山东美术馆、中国美院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并多次参加国家级重要重大展览,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湖北美术馆、山东美术馆等国家重点美术馆收藏。

我认识的艺术家寥寥可数。与陈坚接触次数也不多,时间也不长,但深受他感染,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是那种可以交一辈子的朋友。他因为在中国美院兼职教授,经常来杭州给学生授课、带研究生;所以,来了就抽空一起坐坐。他是典型的山东人性格,为人大气豪爽,跟他在一起交流很惬意,无拘无束,两个字概括:舒服。我是外行,衡量一个艺术家的成就、地位,我想应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艺术创作、艺术追求、艺术成就、艺术人生。他的艺术成就、艺术地位,上述介绍中已经让我们充分了解了,对他的艺术创作、艺术追求、艺术人生我也充满好奇。我搜集了大量涉及他的画册,从中探寻他的艺术成长之路。

先说他的艺术创作。2018年第9期《人民艺术家》杂志以他的一幅作品《路遇》(塔吉克人物像)为封面,并专题介绍了他。文章评述他“从青岛到帕米尔高原,从海拔零到海拔五千,大海的情怀与人性的高原浸润着陈坚的水彩创作。一个甲子的生命历程,一段二十载的高原守望,信仰与真诚,雕琢着陈坚质朴的人格性灵,迤逦海畔与雄伟高原的自然风光,塔吉克人民的质朴容颜与真挚品格,天地与人性的大美在他笔下得以充分展现。笔笔色彩满含经历,件件作品皆是生活。陈坚在生活中探索、在艺术中求索,质朴真诚、初心不改。”文章称之为“德艺双馨的时代画者”。

封面.jpg

陈坚的创作主题一直以人物和风景为主。人物画主要描绘新疆塔吉克族,风景画则着重于大海。对于陈坚的人物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铁凝曾专文予以评述。她用“野心、虔敬、洗尘埃”为题,谈她读陈坚的画的体会:“画家陈坚的名字如今已经顽固地和塔吉克民族联系在一起了。”陈坚的“艺术野心”在于“在遥远而陌生的他处,寻找和心灵、和手中的材料最相契合的表现对象”,他因而离开故地,远走高飞,来到帕米尔高原,塔吉克人“那刀刻一样的鲜明轮廓,他们那大红大绿大黑大白的服装颜色极易‘入画’吧,还有他们所处地理位置的神秘和辽远。这个世代生活在新疆帕米尔高原、始终保留着本民族文化的原生部族,价值理念深深扎根在古老的传统之中。他们淳朴、热情、自尊,把诚信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看得和生命同样重要。他们面对恶劣的自然气候所释放出的沉着安稳、怡然自得”,正是让陈坚这样的有“野心”的艺术家着迷。陈坚近20年间不断去往帕米尔之东的塔什库尔干,长期在高原跋涉,用水彩去表现他眼中的塔吉克人。

我对塔什库尔干的了解,原只来自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和影片的主题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是作曲家雷振邦先生改编的塔吉克民歌,还有就是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的《阳光照耀塔什库尔干》,那优美清新的旋律及带来的幻像莺绕在我脑海几十年,我一直想去。读了铁凝的文章,再加上陈坚老师的描述,更是令我神往。

我没想到铁凝那么懂陈坚,懂陈坚的画。她对每幅作品的描述是那么深刻,并且从这些作品的绘画风格上捕捉到陈坚创作心路的演变,以及日臻精进的技法。她充分肯定了陈坚在野心迸发之后愈发踏实下来的虔敬,这是对一个民族的虔敬,对朴素而高贵的人性的虔敬,对艺术本质的虔敬。没有这样的虔敬,没有帕米尔沉潜下来的感同身受,艺术野心或许只会沦为一厢情愿的狂想。陈坚的水彩、野心、理想、所选择的材料和表现对象,恰好有机地实现了美妙的融合,洋溢出这一画种少见的扣人心弦的力量。“叫醒灵魂,洗涤尘埃。应该是艺术最重要的功用之一。”

对于陈坚的风景画,最重要的主题就是大海。出生于青岛的他,成长在海边,对大海有着非同一般的情感,每次遇到困惑就会面对大海,抒写生活与情感的变化。陈坚自述,大海是他另一个灵魂的故乡,对它有着一种深深的眷恋,用语言难以表述就化成了一幅幅水彩画。海成了他无声倾诉的对象,它的宽厚博大最能解释他心中的情感,它丰富的喜怒哀乐不再是陌生的,而是与他的心绪紧密相连。“我画的是心灵深处的大海,这样的海更加隽永和内在,面对这样的海就像面对自己裸露的内心,不再追逐色彩的斑斓,除去一切干扰,因而不会局限于一种技法、一种表情或一种简单的写实”。“笔随心意,自然生发。”逐渐找到了一条回归自己的道路,有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画.jpg

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长江这样评述陈坚:陈坚是很努力和很勤奋的画家。在他的作品中所表露的精神境界和审美意趣正是他本真品格和心灵的显现。他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是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真切情感的画家。在大量现场写生的基础上,创作中一系列来源于生活,充满了丰富精神内涵的水彩画艺术作品,反映了他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崇高精神的执着追求,也形成了他自己的艺术风格和面貌。陈坚水彩画的艺术特色,还在于他对水彩画语言的运用;他的水彩语言紧密地依附于精神和情感的表达,根据不同作品的表现需要,其画面的语言要素主要包括色调、运笔,水份等水彩技法都有着相应的丰富变化,传达给观众不同情绪的视觉感受。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杂志主编尚辉说陈坚的创作有四个特点:一是把当代中国水彩画从沉溺于水彩画技的状态提升到一个“形而上”的艺术层面,并在深入研究英美水彩画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他个性化的创造;二是改变了一般水彩画流于写生习作性,而呈现为浓重的创作性特质;三是改变了一般水彩画的小情趣,使之具有大气象、大格局、大历史的精神承载体;四是改变了中国水彩画所缺乏的光感、空间和色调,他对于形体与光色的驾驭,对于塑造与写意的并举,对于水性与彩性的兼备,对于细微与简约的互用,都让人们感受到他的出众才华。水彩画在西方有600余年的历史,引入中国有百余年的历史,在今天这种历史时期,应该造就出中国的水彩画大家名师了。

再说说陈坚的艺术人生。“把艺术当成一种信仰”是陈坚的座佑铭。陈坚出生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自然的风景给予了他对美的丰富感染力。儿时的陈坚刚步入校门便赶上十年浩劫。在没有老师系统指导的环境中,陈坚和同在一个学习小组的几个同学经常在学习结束后自发地绘制连环画。青岛水彩画创作氛围极佳,具备良好的基础,在全国范围内有重要影响力。故而,从事水彩画创作的人群在青岛占有很大比例,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陈坚也开始喜欢上水彩画,并由此踏上属于他的艺术道路。陈坚与朋友在1982年创办了青岛的第一个先锋青年艺术团体——“太阳社”,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去了北京中央美院深造。陈坚的夫人田莉是中国著名的蛋彩画家,自小在新疆长大,这使得陈坚对新疆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也正是因为夫人的原因,他结识了很多新疆的朋友。尤其是与塔吉克朋友的交往中,他们纯洁、善良、质朴的品格深深打动了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成了大海之外,他创作的最重要的主题。他自己说过,塔吉克人这一题材坚持不懈地画了近20年,但除了部分被美术馆、博物馆等机构收藏的作品外,一张画也没有卖过。他在帕米尔高原上时,高原反应强烈,每天吃方便面,睡三四个小时,但是他感到特别幸福。

他说,“我真心地希望多画出几张感动自己也感动他人的画。我最大的愿望,就像是一天要往返几十里路、趟水过河上班、几十年如一日的乡村教师一样,持之以恒、踏实地尽一个艺术家应尽的职责;像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信徒一样,恪守着古老而纯洁的教义,把画画当作我每日的祈祷和礼拜,把艺术当作自己的本分。我邀请同我一样把艺术当成信仰的人加入这一行列,一起分享、共同承担,希望我们的意志抵抗得住成功和失败的每一次挑战,或是对名利场的颂扬。当路途上的光隐藏时不要绝望,因为只要我们真诚,就将有新的光辉再现”。

陈坚是在用心作画、用情作画、用真诚作画。“欧颜柳赵”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赵孟頫,也是“吴兴八俊”之一,不仅书画兼擅,还是元代文人画领袖人物,其在文人画理论上的重要建树,于中国美术史更是影响深远。赵孟頫晚年曾作诗一首:“齿豁头童六十三,一生事事总堪惭。唯余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字里行间流露着许多人生尴尬与无奈,但都明确表达了画家以真性情付之绘画的精神寄托,绘画的灵魂不是创新,而是真诚。我记得有贤者说过,诗者文之极,画者诗之极。在中国文化中,画、诗、文,其实都是一体的。作为绘画,求道就要从两个方面去追求:一方面是形而下,另一方面是形而上。绘画作为造型艺术属于形而下。形而上就是文化精神,是审美。

上个月在杭州接待了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与他是老相识了,他是政治家,也是艺术家、收藏家、诗人。他说杭州什么都好,就是艺术馆、博物馆太少。杭州要打造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文化建设也要放在重要地位。萧山区委佟书记很有眼光,拉陈坚到湘湖设创作室,吸引一批画家落户,陈坚也表示愿为杭州、为萧山文化建设尽一份力,他设想在萧山举办“中国(杭州)国际水彩画艺术博览会”,吸引全球水彩画家到杭州来创作、布展、交流。我衷心希望他早日完成他的计划,给杭州增添一缕艺术的温柔。(作者为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责任编辑:秦岭 主编:商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