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全球化智库: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对外投资目的国

作者:紫金山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12-04 08:17:57

摘要:2018年12月3日发布的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8)》认为,在一系列投资便利化以及招商引资的措施下,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2018年上半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外资目的地。

全球化智库: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对外投资目的国

紫金山

2018年12月3日发布的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8)》认为,在一系列投资便利化以及招商引资的措施下,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2018年上半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外资目的地。随着中国不断扩大开放,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未来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有望继续保持高位。

该报告分析了2017——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变化情况,认为投资区域中心从北美转至欧亚;投资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投资方式以并购为主,绿地投资持续下降;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高端制造业发展迅速。该报告还引用商务部的数据指出,2017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首次下滑,政策监管加码引导企业“走出去”更趋理性。

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迎来十年中的首次下降。2017年对外投资额为1582.9亿美元,与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呈井喷式增长相比,2017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额下降明显。CCG认为,在延续2016年对外投资政策收紧的情况下,为进一步对企业“走出去”行为进行合规引导,2017年中国政府又密集出台了对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政策。2018年,《对外投资备案(核准)报告暂行办法》《境外投资敏感行业目录(2018年版)》开始实施,政策变化对企业海外投资影响明显。

由全球化智库(CCG)研究编写、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8)》指出,国家监管层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管理日趋精细化,有效促进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健康有序发展,并且不断优化对外投资结构,推动实体经济、创新领域、高新技术等走向世界舞台。与此同时,优化企业资源的全球化配置,将进一步促进我国从投资大国向投资强国转变。

这份报告总结了2017——2018年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面临的五大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CCG的研究人员表示,2017——2018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凸显的新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第一,中国企业海外发展,合规经营亟待与国际接轨;第二,从“产品走出去”到“品牌走出去”,中国企业任重而道远;第三,走进“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困难显现;第四,中美大国博弈下,中国企业美国投资遇阻碍;第五,中国企业海外对外承包工程,PPP模式效率亟待提高。

针对这些问题,该报告结合现状,分析其生成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中国企业海外发展,合规经营需要符合国际标准。

中国多家企业在海外发展时,因不了解投资国法律规章受重罚。CCG分析,这是由于中资企业对海外法律不熟悉;在利益驱动下铤而走险;企业合规机制不完善难以有效规避风险。

CCG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企业方面,从高管层开始培养合规管理的思想与习惯、建立完善的合规体系、任命首席合规官负责全面的协调与管理。政府方面,加强中国企业合规管理立法、成立企业合规审查委员会、牵头央企制定企业合规体系。此外,智库可为企业合规建设建言献策、助力海外发展。

第二,从“产品走出去”到“品牌走出去”,中国企业任重而道远。

中国企业的品牌国际影响力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CCG分析,这是因为中国企业恪守传统商业思维;品牌口碑有待提升;品牌宣传手段单一;品牌管理落后。

针对这些问题,企业方面应增强产品质量,注重产品研发;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学习海外管理及消费文化。政府方面应优化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以国家间政府交往为契机推动中国企业品牌走出去。在社会方面,媒体应助推中国企业“走出去”。

第三,走进“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困难显现。

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中国企业不断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各种困难开始显现。这些主要问题包括中国企业面临的政治风险、文化障碍、法律体系差异以及环保劳动等问题。CCG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权更迭频繁;文化冲突产生投资障碍;环境问题阻碍海外投资进一步发展。

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企业方面,中国企业应学会使用政治保险工具,企业应合规合法经营。政府应帮助企业参与境外谈判,以两国共同利益打破障碍,邀请发达国家共同参与“一带一路”。社会层面,金融机构对中国企业应提供更多财务援助。

第四,中美大国博弈下,中国企业美国投资遇阻碍。

如今,中美经贸摩擦对于中美两国的企业而言是一次打击。CCG分析,中国企业形成如此困境的原因是美国政党竞争所产生的阻碍、以“国家安全”为理由的政治博弈以及中国企业在美国的社会责任感欠缺。

对此,CCG给出的对策和建议是,中国企业应适应美国社会文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从而赢得支持;同时发掘亚非拉新兴国家的投资潜力。政府应在必要的经济政策支持的基础上,支持中国企业继续走出去;维护多边机制,推动自贸体制发展。社会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强对中国企业走出的金融和资本支持;民众应树立对民族企业的信心并在行动上给予支持;积极发挥“二轨”外交作用。

第五,中国企业海外对外承包工程,PPP模式效率亟待提高。

目前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的国际化水平相对较低,与世界水平差距较大。可以说中企承接境外PPP项目尚处于起步阶段,诸多问题依然存在。CCG分析主要原因为,中资企业开展PPP合作模式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东道国的PPP合作模式的相关法律保护政策缺失;中资企业自身在项目承包问题上的PPP合作意识不强。

为解决这些问题,CCG建议,中国企业应在参与PPP项目过程中要注重转变心态;多方调研确定最佳合作时机和方式。中国政府可以在发展关系较密切的国家推动该国的PPP合作建设;国家为中资企业海外投资建设提供信息资讯平台,协调各企业海外承包项目和目的地的选择。

责任编辑:秦岭 主编:商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