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创业板市盈率批批高升 透支成长性上市后恐成灾

作者:王兆寰

来源:

发布时间:2009-10-16 20:53:59

摘要:创业板市盈率批批高升 透支成长性上市后恐成灾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兆寰 北京报道

   随着第三批创业板网上申购,十年磨一剑的创业板真正进入冲刺阶段。
    然而,在近一个月的轰轰烈烈招股后,三批公司的发行市盈率一批高于一批,和前两批公司52倍和57.19倍的平均发行市盈率相比,第三批创业板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甚至高达57.5倍。
    在28家公司中,鼎汉技术(300011)以82.22倍的市盈率列第一,宝德股份(300023)市盈率也高达81.67倍,其余26家创业板公司市盈率均超过40倍。
    《华夏时报》通过采访多位市场人士了解到,创业板急剧升温带来的较高发行价已经引起部分机构的高度关注,参与行为亦趋于谨慎。在高市盈率透支公司未来业绩,成长性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下,公司上市后必将面临两极分化,而破发和随后直接退市的风险不可小视。


市盈率透支业绩批批高升
    创业板公司可谓近期资本市场最大的赢家,发行价是最大的功臣。
    统计数据显示,28家公司总计募资规模达到154.78亿元。其中,第三批9家公司融资额合计45.31亿元,较预计融资规模21亿元高出近116%。
    对此,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直言:创业板目前的发行价确实是有点高了。高风险为特征的创业板,应该在发行价上有所预留股价一定的安全边际。
    在他看来,百分之十的开户率对应占主板百分之一的融资规模,一定程度上存在供求不平衡的问题。目前看有些已经透支未来的成长性,不排除有破发的可能。当然,此次申购和主板的指导有所区别,并没有进行价格的指导,价格反映的是投资者的情绪,故申购也不是完全没有风险。“物超所值就买,否则就不买。”李大霄如是说。
    “没办法,这是A股的通病,新股发行价一直偏高,创业板只是更高而已。”一位资深评论员向记者直言。
    记者注意到,随着创业板渐行渐近,基金公司对此兴趣激增,不仅路演推介会上提问更加积极踊跃,参与申购的基金数量和报价每次亦大幅提升。
    有些机构内部人士向记者直言:为达到有效申购率,第二批和第三批报价上均有所提高,无形中把发行价整体抬高了。不过,他们参与的资金量有限,问题不大。
    根据各家公司的2009年预期业绩统计,而28家公司平均市盈率为37.4倍。结合其预期成长性判断,这一估值水平尚可接受,并未出现明显高估的情形。
    其中,华谊兄弟、南风股份、爱尔眼科、乐普医疗、网宿科技、亿纬锂能6家公司的动态市盈率在40倍以上,其中华谊兄弟最高,达到57倍,而其他5家公司均在50倍以下。考虑到上述公司所处行业的良好前景,以及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机构投资者询出如此高价尚可理解。
    不过,真正的股价风险还在于上市之后。毕竟发行价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公司增长预期,创业板首批企业上市后如果遭到大幅炒作,过高的估值势必透支其成长性,则在二级市场介入的风险很大。


炒作难避免
    有统计数据显示,从2008年营业利润增长率保持50%以上增速的企业只有10家,而且立思辰(300010)等5家企业仅有个位数增长。从2009、2010年预期增长率来看,创业板平均增长率在40%以上的公司为10家,其中宝德股份、鼎汉技术、神州泰岳分别为80%、77%和69%。不过,也有11家公司的平均增长率低于30%。
    “受限于行业竞争、经济波动、市场开拓等因素,中小企业若保持连续高增长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对于创业板公司未来的成长性张翔趋于谨慎。
    可以预见的是,28家公司上市后股价走势必将出现两极分化,强者更强。而与主板没有类似ST、*ST的过渡阶段,将会面临直接退市的可能。
    对此,李大霄指出,创业板的投资比例要与风险承受能力适配,选择质优而非选择质劣,避免过高价格购买。
    “我们会更多地从基本面进行选择。”益民基金研究员严先生对记者表示,目前三批创业板公司确实存在很大差异,有些80倍市盈率的发行价已经透支了未来几年业绩,风险很大,不排除上市后出现高开低走,但是不排除局部股票有强庄介入。
    然而,亦有分析人士认为,创业板市场仍需一段时间才能达到股票数量和投资者之间的相对供需平衡,因此近期创业板新股申购的风险仍然很低。在创业板推出初期,市场的过度炒作可能使其平均估值达到沪深300指数的4倍,即在80倍左右。因此,预计首日平均涨幅将在110%左右。
    恒泰证券分析师孙旭东则认为,创业板上市的表现与主板市场有很大关联,现在创业板公司价值不大,未来跌破发行价很正常。不过,市场逐渐走好,大盘要是成功站上3000点之上,开盘一定会受到追捧。
    不过,目前管理层希望不要引发股价的爆发式炒作,目前看仅28家同时上市的方法恐怕还不够,后期避免不了热钱的冲击。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