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狮猛醒 奇瑞混改迎来史上最强产品革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11-16 13:36:14
■王瑞斌
随着艾瑞泽GX\EX和瑞虎5x1.5L等新产品的陆续上市,奇瑞艾瑞泽和瑞虎两大产品线日益完善,同时新产品的设计和品质大幅提升,以及智能互联技术特别是前沿AI智能技术的普及应用,受到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的欢迎。
奇瑞集团在9月共计售出新车66376辆,同比增长28.1%,已连续7个月实现了销量增长。而前三季度奇瑞集团共计售出新车528811辆,同比增长15.4%,奇瑞新能源累计销量达到59697辆,同比大涨233.9%。
转型的必要性
作为老牌国企,转型对奇瑞来说是必须面对的问题。起初奇瑞汽车坚持品牌多元化,导致产品重叠,资源内耗,市场爆款产品缺失,产品阵容缺乏亮点,导致整体市场竞争力下滑。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奇瑞汽车亏损2.68亿元,资金压力较大。另有数据显示,2017年,企业的现金流净额由2016年的35.27亿元转变为负31.22亿元。
在此背景下,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及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近期拟通过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广泛征集意向投资方的方式增资,由投资方以现金出资认购奇瑞控股。
此次增资扩股是由投资方以现金出资认购奇瑞控股、奇瑞股份新增注册资本/股份引进战略投资者。此举旨在进一步增加企业资本金,解决发展资金缺口,促进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
奇瑞具有非常优质的汽车业发展基础,是自主技术开发之路走得较为扎实的国内汽车品牌,但目前企业发展迫切需要优质投资者为企业注入新的生机,输血的同时带来企业彻底变革。
同时奇瑞是个不缺技术的企业,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奇瑞整体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始终保持5%-10%。截至2016年底,奇瑞累计申请专利14316件,授权专利9155件,拥有发明专利2475件,位居中国汽车行业第一。2017年,奇瑞计划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40亿元。
有了资金和合作资源,未来在新技术新领域才会有更多保障。“引进战略投资能帮助奇瑞增加更多的资源,能让企业干更多的事情。”奇瑞汽车总经理助理金弋波表示。
在技术方面,奇瑞透露正在打造一款A3X平台,将依托奇瑞技术3.0,建立国内领先的平台开发体系和核心技术能力,引领产品品质和性能再上新台阶。
有分析认为,奇瑞此次扩股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奇瑞战略2025”规划。根据规划,奇瑞将在技术创新、新能源、智能互联、高端国际市场等领域进行一系列布局。
紧跟市场节奏
近年来,由于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自动化、电动化趋势越发明显,多家车企都曾发布过相关战略。
对于新四化,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先生也公开表示:“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汽车业正在进入一个百年的风口和变革,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这新‘四化’带着汽车产业焕发着前所未有的生机。我们正以开放的心态和主动的姿态与大家一起去迎接这个时代。”
在电动化层面,奇瑞已经取得不小的突破。9月6日,工信部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11批)公告,正式核准在公告内设立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奇瑞新能源”),至此,奇瑞新能源正式成为第八家获得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
今年奇瑞汽车先后推出了瑞虎3xe、小蚂蚁400、艾瑞泽5e 450三款产品。未来,奇瑞还会推出更多新能源车型从A00到A级,从轿车到SUV,并在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增程式电动车上均有战略布局。
除此之外,奇瑞在北京公布了“奇瑞雄狮”集团智能化战略,从官方的宣传看共分为5个板块,分别为:雄狮制造、雄狮智云、雄狮智驾、雄狮智赢、雄狮智行。看起来比较复杂,其实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智驾和智云,将它们再简单一点归纳就是自动驾驶和智能互联。
值得一提的是雄狮智驾,这是奇瑞智能驾驶领域最新成果,主要特点是安全、省力和放心。该系统通过降低综合损失效率提升系统安全性。此外,系统通过对云端、车内网、ECU及ECU底层内核防刷写四层防护加密保护数据安全,让用户放心使用。奇瑞汽车总经理助理朱国华表示,目前,奇瑞已完成第一代、第二代自动驾驶产品的研发,并预计在2020年实现Level 3有条件自动驾驶,2025年实现Level 4高度自动驾驶,2026年以后实现Level 5全自动驾驶。
该战略由奇瑞智能车事业部主导,涉及自动驾驶、车联网、数字营销、移动出行、智能制造5个板块。据悉,2018年陆续推出的奇瑞瑞虎8等全新车型,都将搭载“雄狮”大框架下的新一代奇瑞智能技术。
“雄狮”智能化战略除了奇瑞本身的综合能力输出外,还包括与产业链相关伙伴合作后产生的技术及资源合力。目前,奇瑞已陆续和百度、科大讯飞、东软、联通、英伟达、德赛西威、高德等公司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
无论是体制内的股权改革,还是对于新四化的投入,奇瑞正积极去改变。而奇瑞能否回到当年辉煌?还需时间去检验。
编辑:于建平 主编:赵云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