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视点正文

创新力比较:这俩指标,山东为何只是广东的零头

作者:王培霖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10-12 10:24:43

摘要:在研究区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山东省的国际专利(PCT)拥有量只是广东省的零头,同时,山东的国家级高新企业数量也只是广东省的零头。在两省经济总量差别并不很大的情况下,这个现象所反映出的产业结构深层次区别,值得深思。

创新力比较:这俩指标,山东为何只是广东的零头

在研究区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山东省的国际专利(PCT)拥有量只是广东省的零头,同时,山东的国家级高新企业数量也只是广东省的零头。在两省经济总量差别并不很大的情况下,这个现象所反映出的产业结构深层次区别,值得深思。

国际专利即PCT专利,由《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的英文缩写而来。根据PCT的规定,专利申请人可以通过PCT途径递交国际专利申请,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相比国内的专利申请,PCT的专利申请更难、含金量也更高,是衡量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创活力的重要指标。

Patentics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有13个省份的数量超过了2000件。值得注意的是,到去年为止有13个省份高新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两者十分相似。

目前,有5个省份的PCT拥有量超过1万,第一经济大省广东以13.8万件遥遥领先。仅仅在2017年一年之中,广东省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68万件,同比增长13.81%,占全国总量的56.49%,连续16年居全国首位。而山东的国际专利拥有量仅有7693件,不足广东的零头部分。

表一:13个PCT专利数量超过2000的省份

PCT数量山东是广东零头(3)542.png

数据来源:Patentics

在国家级高新企业数量方面,截至去年年底广东拥有3.34万家,而同为经济大省,山东总共只有6300家,广东是山东的5倍多。

高新技术企业有一系列认定门槛,如自主知识产权情况、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数量、高新技术产品及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重等指标,都在考察范围内。“高新企业数量”这个指标虽然不能完整反映一个区域整体的经济质量和水平(有些高新企业一家能顶N家),但是研究和对比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仍然有意义,因为虽然单个样本可比性差,但企业总量则能部分反映一个区域的创新生态,一省的高新技术企业多与少、弱与强,决定了其未来的竞争力。

表二:13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3000家的省份

PCT数量山东是广东零头(3)858.png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分析人士认为,广东省PCT数量多,与珠三角的产业结构有关,珠三角是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地,而电子产品企业是专利申请的大户。2017年全国专利授权量前十的企业中,有四家是总部位于广东的企业,包括华为、中兴、格力和广东欧珀移动通信。

随着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上创新的崛起,渐渐地在排名上上升。早在2014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3442件国际专利申请,超越日本松下公司成为当年的首位。目前,华为一家公司申请的数量,就超过了很多省份全省的数量。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说,珠三角聚集了世界出货量的几大手机厂商华为、OPPO和vivo,还包括富士康、比亚迪等大型手机代工厂商,以深圳为中心覆盖整个珠江东岸的区域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手机生产制造基地,是手机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区域。

广东之后,北京和江苏分列二、三位,这也与这两省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排名相一致。加上上海和浙江,目前共有5个省份的数量超过了1万大关。

从区域分布来看,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成为我国PCT专利最为密集的区域。PCT数量前七名的省份全部来自东部沿海地区。可见东部与中西部在PCT专利方面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这里面的一大因素在于,尽管中西部地区近几年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承接了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落地,大量的人口就近就业、就近城镇化。同时中西部地区房地产、基建投资快速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增长。但在这个过程中,中西部地区所承接的产业转移主要是制造端的环节,大部分研发设计、市场等环节和总部仍在东部沿海地区。

在广大中西部地区,四川、湖南、湖北位居前三位,可见PCT数量与工业化水平、高教实力有很大的关联,这几个省份都是目前中西部地区中,高教实力较强、工业化水平较高的省份。

相比之下,中部人口大省河南,尽管身为第五经济大省,但长期以来,水平过低、质量不高的城镇化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多重矛盾的症结所在。总体来看,河南的高教实力较弱,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水平都比较低,目前仍处于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阶段。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说,河南是一个创新基础相对薄弱,高质量、高水平的创新要素、平台数量较少,层次比较低,因此必须加快打造创新平台,加速创新要素的集聚。

编辑:张赛 主编:蒋宏晨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