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专家:单靠技术创新不足以把中国经济拉起来 目前必须保持GDP增速赢得时间

作者:刘诗萌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9-11 11:30:00

摘要:“中国经济高增长不能完全靠技术创新。“9月9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第十一届全球PE投资之旅暨中国新能源汽车科技创业与产业金融合作发展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周天勇表示.

专家:单靠技术创新不足以把中国经济拉起来 目前必须保持GDP增速赢得时间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厦门报道

“中国经济高增长不能完全靠技术创新。“9月9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第十一届全球PE投资之旅暨中国新能源汽车科技创业与产业金融合作发展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周天勇表示,不能够完全依赖创新来推动改革和经济发展,因为技术进步是很慢的,芯片不可能今天投资明天早出来。而是应该用大力度突破性的改革,把速度拉上去。

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冯涛也认为,技术进步是至关重要的,但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尤其是在高端技术领域,没有二三十年的技术积累是达不到产业化发展目标的。因此要用时间换空间,目前中国经济必须要保持适度的发展速度。如果忽略速度,我们就败下阵来,可能付出的代价更大。

结构性问题是主因

4月初,美国政府宣布7年内禁止向中兴通讯出售元器件、软件和技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到高科技领域,国内通信行业首次感受到“芯痛”。随后的几个月间,美国政府发布了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其中涉及了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术、机器人和机械等行业。

“在贸易战开始的时候,我们对自己的技术底子还比较乐观。但是现在来看,在核心技术、前沿技术以及颠覆性技术方面的差距还是非常大。”周天勇表示。

在全球PE投资之旅创始主席、世用集团总裁吕行健看来,中国目前已经到了加大力度推动结构性改革,才能确保整个经济更长远更持久的发展。“表面上可能是中美贸易战导致目前可能面临经济的放缓,背后是有深层次的结构性的问题。”

冯涛表示,中国经济发展核心是结构问题。一方面,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走不通了,

由于要素价格双轨制,形成套利型发展模式。只要能尽快拿到便宜的要素就能赚钱,机会远比前几年做实业发展来得快得多,一定程度上利益诱导性地扼杀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创新动能。另一方面,创新发展的障碍又遇到障碍。最近几年发生的贸易摩擦,核心就是发达国家用知识产权战略,专利战略,品牌战略,市场经济战略,想办法把中国压制在基本产业领域中,不能让中国迈入到高端产业领域。因此我们创新的门槛很高,付出的成本很大。

吕行健认为,芯片很重要的特质就是要积累,积累的技术沉淀,就是要十几年的时间积累,再多的钱也没有用。因此,“单纯靠技术创新是不足以把中国经济拉起来的。事实上有很多方面包括制度创新,包括思维转变,比如原来国有企业的一些机制,只要改变就能化解一些困难。“他说。

“寒冬”何时结束?

在冯涛看来,“三驾马车”中,消费和出口结构调整较难,应从投资上进行调整:首先投资要向农村和和农业转移,在农村农业领域形成大规模可持续的投资。把农村现代化拉动了,这是整个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其次,把投资的产品转移到公共产品,增加更好的医疗、教育、环境、旅游、休闲、健康等供给来提高社会品质;最后,国家应加大投入,支持创新发展。

“通过这三个‘转移’,实现短期内保持增长,用时间换空间,赢得技术积累和发展的时间。如果有二三十年的发展,我们在核心技术领域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就能带动更大的创新性产业的发展。”他认为,如果GDP降下来,我们在和美国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可能付出的代价更大。

周天勇认为,当前中国面临人口收缩压力、消费占经济比例太低以及出口的不确定性等问题,因而户籍、土地制度改革等不能陷入存量改革之中,应该用突破性大力度的改革把速度拉起来。速度上去了,低收入的人提高了收入,8亿多农村人口工业化产品满足了,需求一扩大,中国的工业化还可以扩大。

《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表示,经济调整过程一定是新陈代谢,一定是一批企业老去或者离去,一批新生代企业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很痛苦,但从理性的角度来讲,长痛不如短痛。美国经济80年代跳出来只用了3年,代价就是破产,清理,归零。相比之下,日本经济的调整尾大不掉,左右摇摆,调整了30年。中国经济的调整,最乐观的话也许只用3年时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