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资管新规过渡期指导意见下发 通道业务要活过来了?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8-22 20:48:29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陈希婷 北京报道
资管新规下发后,通道业务一度被认为已判死刑。而信托作为银行最早使用的通道,非标资管业务的老前辈,早已受到影响。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也切实证明了行业资产规模“缩量”。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5.61万亿元,较2017年四季度末下降2.41%,为近两年来首次负增长;同比增速较2017年四季度末的29.8%进一步放缓至16.6%。
被视为通道业务“代名词”的事务管理类信托,一季度其规模为15.14万亿元,较2017年四季度末减少5044亿元,尽管占比仍接近60%,但较2017年四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扭转自2014年以来占比不断上升的局面。在监管的引导下,信托行业发展逐渐停下快速扩张的步伐。
就在全行业陷入焦灼之时,有关资管新规在信托行业的具体细则终于有了新的进展。8月21日,银保监会下发了《信托部关于加强管产管理业务过渡期内信托监管工作的通知》(信托函【2018】37号,下称37号文),37号文中称,为落实《关于规范金融机构管理资产业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106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信托业务监管,稳妥有序推进过渡期内整改工作,切实防范信托业风险,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因而下发这一通知。
《指导意见》主要重申了规范资管业务,加强对过渡期整改的监管,防范风险。值得关注的是,《指导意见》在征求意见时提及的“善意”事务管理类业务(即通常所说的通道业务)开展,恶意的事务管理类业务不能开展。最终下发的《指导意见》未提“善意”这个词。
另外,在过渡期,37号文还给不符合要求的信托公司开出了整改时间表。
实际上,近一段时间以来,监管机构对部分信托公司的窗口指导也已涉及信托通道业务。例如,8月1日,有消息称,监管对部分信托公司进行窗口指导,要求相关机构在符合资管新规和执行细则的条件下,加快项目投放。8月14日,据媒体报道,监管部门近期又对部分信托公司进行窗口指导,要求相关机构在符合资管新规和实施细则的条件下,可适当加快部分通道业务的项目投放。
360金融投资总监唐川表示,作为我国起步较早,政策法规较健全,国际化程度较高,信用体系较好的资管,信托也是深受企业肯定的一款金融工具——从事务管理类信托的总量占比就可看出信托在企业端业务的兴盛。所以,下一阶段,用好信托,发展好信托也是市场共同的努力方向。
“现在好了,通道业务似乎又要活过来了。”盈科上海房彬律师指出,联想到前段时间监管窗口指导信托开展部分通道业务的传闻,看来信托这个放款通道还是要用一下的,一是好用,二可能是确实没办法,和目前国内经济形势有关。当然了,前提肯定要加的,“符合监管要求、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