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蛇吞象”上演环卫行业最大并购 美的少东家拼抢“c位出道”?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8-15 22:18:55
实习生 郎旭东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叶青 北京报道
盈峰环境(000967.SZ)拟以152.5亿元、近2倍于自身资产总额的价格收购中联环境,堪称国内环卫行业史上最大的并购行为。8月12日、13日两天,盈峰环境连续公布交易报告书、董事会决议以及律师事务所法律意见书等多条公告,不断披露并购进程。
专业人士称,此次“蛇吞象”并购的风险与收益并行,中联环境资产负债率高,交易草案中的业绩承诺实现的压力大,利好利空目前还很难说。
中联环境“出嫁”盈峰
7 月 17 日, 盈峰环境发布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称拟向宁波盈峰、中联重科等 8 名股东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中联环境100%股权,交易价格为152.5 亿元,公司拟以 7.64 元/股发行 20 亿股。
本次收购实则是盈峰环境拿下中联环境完全控制权的终极一步,其收购的步伐早已经迈开。
2017年5月21日,中联重科公告称,公司拟以116亿元的价格向盈峰控股等4家受让方,合计转让全资子公司——中联环境80%的股权。其中,盈峰控股出资74亿,受让51%的股权,成为最大股东。弘创投资及粤民投、绿联君和则分别受让21.6%、4%及3.4%的股权。中联重科表示,这一次的出售,是让其环境运营业务的快速发展在短期内提供充足支持。引入资金实力雄厚以及项目资源广泛的新股东,可确保环境产业公司继续高速发展。自此,盈峰环境与中联环境正式“定亲”。
随后,2017年6月,盈峰控股又收购中联环境51%的股权,全数转让给旗下全资子公司宁波盈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本次盈峰环境发起的这一笔152亿的大并购,是为之前中联环境116亿并购后的进一步资产调整,从持有中联环境部分股权的几家股东手中买下股权,并将中联重科持有的剩余20%股权一并拿下,正式将中联环境纳入囊中,实现两者最后的“夫妻对拜”。
《华夏时报》记者通过天眼查等网络资源了解到,中联环境是国内领先的集环卫装备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及提供环卫运营服务的环卫一体化服务提供商和环卫运营服务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业务涵盖环卫机械与环境装备等高新技术装备研发制造、环境项目与环卫PPP项目投资与运营,是国内专业化环卫装备的龙头企业。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中联环境已有环卫装备产品线(在清洗车、压缩式垃圾车、扫路车、抑尘车、普通垃圾车、市政车辆、除雪车等领域)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2%、32%、33%,遥遥领先于该领域的其它竞争对手。
记者咨询了一位环卫装备经销商,其表示,中联环境的产品和服务市场占有率很高,“中联环境一直是行业里的一块牌子。”
可以看出,倘若本次收购成功,盈峰环境将借助中联环境的技术、资金、渠道优势,位列民营环保产业第一梯队,甚至成为行业顶尖龙头。
而盈峰自身也是对本次收购很是看好,盈峰控股董事长、盈峰环境实际控制人、美的集团控制人何享健之子何剑锋在公开信中表示:“通过本次收购,集团将拥有国内最全的环保产业群,形成覆盖环保装备、环境监测、环境治理、环境运营服务的全产业链综合性平台。”
盈峰环境董秘也称:“公司从2014年开始转型环保产业,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公司的环保战略布局已基本完成。公司现在收购的中联环境是环卫装备领域的龙头企业,中联环境自身具有一支高素质团队,中联环境装入上市后,将会与上市公司形成很好的产业协同。”
《华夏时报》记者也就本次并购相关事宜和看法等问题联系了盈峰环境,但截至发稿未得到对方有效回应。
大规模资产重组的隐忧
盈峰环境对于中联环境的并购方案,并非是一朝一夕形成。早在此之前,盈峰环境就进行了多次并购活动。
从2015年起,盈峰环境正式进行战略转型升级,通过大举并购进入环保领域。2015年,盈峰环境以17亿元全资收购国内环境监测企业宇星科技(深圳)发展有限公司、1亿元控股垃圾焚烧发电企业深圳绿色东方环保有限公司。随后2016年7月,盈峰环境以5.48亿元收购大盛环球100%、明欢有限100%股权和亮科环保55%股权;2016年9月,以1.3亿元增资广东顺控环投15%股权;2016年12月,以0.2亿元认购了天健创新20%股权。逐步布局涉及污水处理、生态修复、垃圾焚烧、污泥处理、以及环保监测等一系列产业链条。
除此之外,盈峰环境还联合深圳易方达基金,先后成立了总额为30亿元的环保产业并购基金和10亿元的宁夏环保产业基金。
目前,此次并购交易中,中联环境评估基准日净资产账面价值为31.64亿元,净资产评估价值为152.74亿元,增值额为121.10亿元,增值率为382.78%。而截至2018年4月30日,盈峰环境总资产值为83.54亿元,标的收购价格近乎其两倍。
盈峰环境成长为环卫行业的新兴之秀,并且此次大胆上演“蛇吞象”的背后,都是有着美的“少东家”何剑锋的努力。而本次中联环境的并购交易完成之后何剑锋直接及间接合计持有上市公司股权比例也将进一步提升。
但是,如此之大的并购动作,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孤注一掷”的意味在其中,本次并购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
“重大资产重组面临着不确定性,所以企业往往会采取通过非上市企业运作,这样即使失败了,对企业影响也会减小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如此之大的资产重组,背后涉及的无论是资金,还是管理、生产、经营层面的东西都是很庞大的,风险一定会有。”
“这次的并购之后,肯定会有美的集团的管理嫁接,管理层天花板高,经验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大规模的资产重组,往往会留下隐患。”记者咨询的专业人士认为。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中联环境的资产负债率近几年在不断提升,截至2016年末、2017年末、2018年4月末,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8.14%、64.02%、72.65%。同时,中联环境现金流也不太理想,截至2016年末、2017年末、2018年4月末,中联环境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30.97亿元、32.48亿元和34.52亿元,其他应收款分别为4.37亿元、4.79亿元、10.96亿元。
而此次并购中,宁波盈峰等8名股东承诺,中联环境在2018年-2020年度承诺累计净利润不低于37.22亿元。数据显示,中联环境2016年、2017年、2018年1月至4月分别实现净利润6.89亿元、7.59亿元、2.08亿元。要达到所承诺的利润,目前来看还是有一定压力。
专业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环保企业在政策的指引下,处于一个较快发展的阶段,这也解释了盈峰环境布局环卫行业的目的。但是中联环境近一年多时间的现金流量不是十分理想,负债率也较高,这是不能不注意的问题。“近几天盈峰的股价也一直在波动,利好还是利空目前很难说。”
盈峰环境此次的并购,一方面有望成为行业龙头,整体盈利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资金流的压力和业绩承诺有一定难度的风险。究竟好牙口能否有一副好胃口,是蛇吞象,一举成为行业顶尖,还是冒险博弈,有待时间来证明。
编辑:严晖 主编:陈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