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上海PE新政起大早赶晚集 北京抢推私募新模式争资源

作者:付刚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9-18 16:56:26

摘要:上海PE新政起大早赶晚集 北京抢推私募新模式争资源

上海PE新政起大早赶晚集 北京抢推私募新模式争资源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付 刚 北京报道

   “现在各地政府推进私募股权基金(PE)的发展措施,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9月15日,一家港资PE的投资总监在位于北京华贸中心的办公室中向《华夏时报》记者就当前国内PE界最新动态作出如此评价。
    当天,业界盛传北京市政府将在国庆前出台PE管理新规,并将构建由100亿规模的政府引导基金主导的“1+3+N”的PE投资模式,这与半个月前上海拟推系列外资PE优惠政策以招徕更多PE落户的手段,风格迥异。
    《华夏时报》记者同时采访获悉,上海拟对外资PE推行的优惠政策,尽管已上报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商务部,但目前这些政策并未获监管部门首肯,且可能会做出调整。
    一个值得注意的迹象是,外资PE在中国市场的推进步伐近期已现萎缩之态,人民币基金则发展迅猛。


京沪对抗赛启动
    这位投资总监向记者透露,他们已听闻“北京市促进外资PE发展意见”计划于国庆前公布,此“意见”由北京市金融局负责制定,将确定“1+3+N”的发展模式以吸引外资PE来京。
    “1指的是设立一只总规模达到100亿元的人民币政府引导基金,3指这只政府引导基金下将设立3只产业投资基金,分别涉及科技、绿色和文化创意等领域,N则代表多家投资企业。”他详细解释说,“这样的模式究竟会达成怎样的效果,对于我们这些已在北京发展多年的外资PE而言,无疑会格外关注。”
    在他看来,北京拟推出的模式和政策,有与其他地方“争锋高下”的意味。此前,上海、天津、苏州、深圳等地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资PE,“北京显然不想落人之后。”
    8月中旬,上海曾掀起一波声势浩大的外资PE落户潮,彼时,一批外资PE如百仕通集团(Blackstone Group LP)、里昂证券、普凯投资基金、第一东方(上海)投资管理公司等均通过独资或合资方式,成立人民币基金,而吸引他们落户的主要原因,在于上海市政府对外宣布将会对外资PE推行系列优惠政策。
    然而,“起个大早很可能赶个晚集。”《华夏时报》记者采访获知,上海市政府对外资PE的优惠政策,目前并未获得监管部门首肯。
    此前,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对外表示,上海已向外汇局申请两项针对外资人民币基金的优惠政策,一是外资PE资金在上海可不受国家外汇局“142号”文限制,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可用于境内股权投资;二是在上海成立的人民币基金中,只要外资比例不超20%的就可视同内资PE。
    但外汇局资本司一位官员9月16日向《华夏时报》透露,按照项目审批结汇是资本项目管理的原则,同时出于对短期资本监控的考虑,不支持外资企业随意进行资本金结汇去进行股权投资。


中外资PE抗衡升级
    记者注意到,由于上海对外资PE的有关优惠政策并未正式宣布将有变化,外资对在沪设立人民币基金的热情至今未有任何削减。
    一位投行家向《华夏时报》透露,经济复苏及人民币升值预期正在促使他们也准备在近期成立一只类似的合资基金。此外,他透露,美国私募股权公司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KKR)及凯雷投资集团(Carlyle Group)目前也在与上海市政府进行协商,以分别寻求成立募资不超过50亿元的人民币基金。
    不过,记者就此向KKR和凯雷求证时,对方均表示对此不予置评。
    在美国普衡律师事务所律师Maurice Hoo看来,对于加快自身直接投资进程的需求,以及人民币强势和A股市场今年以来的走势,均是海外投资者对设立人民币基金兴致盎然的缘由。“尤其是在去年的金融危机之后,海外投资者更为青睐人民币基金。”
    一个印证Maurice Hoo观点、海外投资者在金融危机洗礼之后仍急于进一步到中国避险的实例是,因投资美国汽车业失利,美国私募基金Cerberus Capital资产管理公司旗下的对冲基金爆发赎回潮,客户总计赎回55亿美元,相当于71%的基金资产。
    Cerberus Capital对于中国投资界而言并不陌生,前美国财长约翰·斯诺即为Cerberus Capital主席,并曾以此身份造访过中国。
    或许是为了扭转此前外资PE在中国市场“独角戏”式的发展,近期中国各地政府以及不断爆出的银行系PE的加入,无疑再让中外PE之间的抗衡升级。
    除去京沪等地都在筹划推出优惠政策、成立政府引导基金外,继半个月前国家开发银行新设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PE、直接投资等业务后,建设银行旗下在香港的投行平台建银国际(控股)9月中旬也传出拟推出首只人民币PE,预计募集总规模不超过26亿元人民币。
    建银国际高端客户部一位董事向《华夏时报》透露,这只基金将投资国内未上市医疗健康企业的股权,其募集资金有10亿元将来自于国内的富翁,另外16亿元已从机构募集,其中包括长江电力5亿元、中国建银投资8亿元、私人机构2亿元以及建银国际(控股)自身的1亿元。
    “建银医疗基金主要会投资于扩张期和成熟期的中晚期企业未上市股权,其投资团队将来源于建银国际,未来拟通过将所持企业股权上市、转让及股东收购等方式实现收益。”这位董事强调。


外资PE交易锐减
    “正如此前上海市市长韩正接受彭博社访问时说的一番有趣的话一样:金融专家是全世界赚钱赚得最无良心的一群,上海要设法控制他们的动物精神。”上述港资投资总监向记者分析说,“尤其是私募基金素有‘门口的野蛮人’之称,因此,对于他们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进行一定的束缚很有必要。”
    在他看来,在中资同行竞争加剧及一些政策限制的背景下,目前拥入内地寻找商机的外国PE面对两大难题。其一是交易量萎缩,根据研究机构 Dealogic 的数据,年初至今,内地由PE作为保荐人主导的收购活动锐减66%;另一方面,即使以外币为单位的交易总金额较高,但本地基金却在数量上取胜。据研究公司清科集团的最新统计,今年第二季人民币基金促成的新交易量,比外国基金高出两倍。
    记者获得的清科研究中心的统计进一步显示,今年8月份,共有8只可投资于内地的私募基金设立,全部为人民币基金。
    “还有一个问题其实对外资PE而言更严重。今年以来银行信贷超级宽松,使得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往往通过银行就能得到解决,PE几乎无用武之地。”不过,这位投资总监也强调,“这只是一时的挫败,从内地新增贷款上月锐减可见,外资PE在内地蹒跚而行的机会仍有较大跃进的空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