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初创公司比赛“烧钱”速度 商汤科技再融C+轮6.2亿美金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卢晓 北京报道
人工智能领域再现新融资。
5月31日,商汤科技(SenseTime)宣布完成C+轮6.2亿美元融资。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此轮融资包括厚朴投资、银湖投资、老虎基金、富达国际等方联合领投,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上海自贸区基金、全明星投资基金等跟投,高通创投、保利资本、世茂集团等作为战略投资人参与。商汤科技宣布,其估值超过45亿美金,
商汤科技成立于2014年,涉足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领域。有消息称,商汤科技此轮融资或为进军AI芯片领域。但5月31日,商汤科技相关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否认了该消息。该人士表示,商汤科技一直都有在做全球化布局,这次融资引入了比较多国际投资机构,会比较重视国际化业务拓展。
商汤科技同时还宣布其在2017年已实现全面盈利,并在智慧城市、智能手机、互联网娱乐、汽车、金融、零售等行业实现快速落地。商汤科技还宣布其业务营收连续三年保持400%同比增长,2018主营业务合同收入同比增长10多倍。
在宣布盈利的同时,商汤科技的高频次融资折射出初创AI公司的“烧钱”速度。
商汤科技新一轮融资就在1个多月前。4月9日,商汤科技刚宣布完成C轮6亿美元融资的消息。其中,阿里巴巴集团领投,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苏宁等投资机构和战略伙伴跟投。而截至目前,商汤科技总融资额已经超过16亿美元。
而同样站在投资风口,与享单车企业难以突破B轮融资不同的是,不少AI初创企业在2017年都已走到了C轮融资。仅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去年10月,旷视科技(Face++)宣布完成4.6亿美元的C轮融资。去年5月,依图科技宣布完成3.8亿元C轮融资。AI 国家队“云从科技”则在去年11月完成B轮5亿元融资,还拿到广州市政府对云从科技的20亿政府资金支持。
在各大资本相继站队不同AI企业的背后,诸多初创企业的冒出也让AI技术在应用场景落地上的竞争十分激烈。
依旧以计算机视觉识别行业为例,手机、金融、安防等都是这些企业激烈竞争的领域。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 OPPO今年3月发布的X21手机,人脸识别技术与face++合作。而其在去年11月发布的X20手机,则采用的是商汤科技的人脸识别技术。
而此外,这些人工智能的初创企业还要面临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以及海康威视等传统工业企业的竞争。有观点认为,相较于BAT等巨头掌握海量数据、“烧钱”能力更强等优势,AI初创企业面对的盈利压力更大,用户获取成本也更高。
责任编辑:黄兴利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