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组了一个大局 或为IPO造势
实习记者 王瑞斌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翟亚男 北京报道
最近,无论是短信还是APP客户端,总能收到来自滴滴馈送的打车优惠券。滴滴打车如此高频的优惠力度确实较为罕见,究其原因,难道真的是来自美团打车和高德顺风车的不断挑衅?让滴滴感到不适么?
3月24日,美团打车宣布日均订单量超过30万,占领上海市场30%的份额。一个月后,携程国内专车事业部CEO李乔在朋友圈分享了携程专车立即单将在重庆、成都上线的消息,所以,近期的舆论直指滴滴的商业模式,认为其并未筑起自己的护城河。正当大家认为美团打车将会一路高歌猛进,有能力battle滴滴的时候,剧情却开始反转。
滴滴打车的三板斧
4月24日,国能汽车、滴滴出行等31家交通出行、汽车产业链企业汇聚一堂,在北京共同发起成立“洪流联盟”。联盟汽车行业的上下游正是滴滴打车的第一板斧,发布会上,北汽、比亚迪、奇瑞、联通智网、车和家、大陆集团、一汽、广汽、吉利、四维图新、国能NEVS、上汽乘用车、时空电动、富电集团、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威马汽车等共31家来自汽车制造、零配件制造、新能源、数字地图、车联网等领域的企业成为首批洪流联盟成员。
从“洪流联盟”的体量以及嘉宾的量级来看,侧面表明了滴滴在移动出行难以撼动的地位。
而第二板斧为:滴滴在做好移动出行服务商外,一直试图拉开与美团等竞品的差距。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滴滴牵手大众汽车将开展网约车服务,共同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新合资公司的目标是提供约10万辆电动化或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产品,与滴滴共建一个运营车队,通过一系列动作近一步甩开对手。
要知道滴滴的竞争对手不止互联网公司,还有众多已经进入网约车市场的主机厂。所以,滴滴打车的第三板斧为:将平台的车辆运营进行对外共享,建议车企不用自筹出行运营公司。
除此之外,滴滴打车董事长兼CEO程维提道,除了可以开放汽车运营能力之外,还建了自己的车队,“滴滴在过去两年时间里面做了一些尝试,滴滴自己的租赁公司车队今年会突破5万辆,绝大多数是新能源汽车。在我们的经营摸索中,电动汽车在滴滴平台上面是能够盈利的。”为配套新能源汽车运营,滴滴联合充换电运营商,共建小桔充电平台。不过,滴滴方面一直对外强调:坚决不会涉足汽车制造产业。
IPO或许不再是传言
今年3月,美团在上海推出打车服务,并对外宣布推进上市事宜,计划今年晚些时候在香港和内地两地上市,估值约为600亿美元。如若按照计划进行,滴滴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仅一月之隔,《华尔街日报》就透露出消息,滴滴出行计划最早今年IPO,寻求至少700亿-8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400亿-5040亿元)估值。《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滴滴估值位于蚂蚁金服和小米之间。而“国际化”“汽车产业链”“无人驾驶”都是未来支撑滴滴上市估值的重要砝码。
所以在“洪流联盟”大会上,程维描绘了滴滴的三大愿景:一是希望能够走出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出行服务平台;二是希望能够共建汽车运营商平台,推广超1000万辆共享新能源汽车;三是希望能够成为全球智能交通技术的引领者。在国内外的出行市场竞争仍在不断加剧的情况下,程维要想实现上述三大愿景,滴滴还需继续投入大量资金。
从另一个层面看,滴滴的三大愿景是给投资人一个更好的“资本故事”。目前滴滴日订单达到了3000万,拥有亿万级用户,在全球范围内其依然持续布局,先后与Grab、Lyft、Ola、Uber、99、Taxify、Careem等全球出行服务商建立投资或合作关系。就在4月23日,其宣布了正式进军墨西哥市场的消息,而此前滴滴曾斥资10亿美元收购了巴西最大的在线出行服务提供商99,以及携10亿美元加注了东南亚最大的出行平台Grab。
在产业布局方面,滴滴出行的业务不仅仅聚集于出行领域:汽车电商、汽车金融、共享单车、外卖,这些都是汽车出行业务的延伸与拓展。从很大程度上看,出行领域是滴滴的基石,围绕用户、司机、汽车厂商构建一站式出行和汽车服务平台,通过打通自身垂直产业链,扩大自身对于出行领域的优势。
不管是国际化还是新能源战略,滴滴在今年开始加速了版图布局与业务深化。这一过程中,核心网约车业务虽遭到了众多“后来者”的挑战,但滴滴围绕整个出行服务所做的业务试水未曾停止,或许加速IPO不再是传言。
编辑:于建平 主编:赵云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