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资产如何投资?宜配置宏观经济敞口较小的资产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闫妮 金微 北京报道
近几年,在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了出海,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产配置。但近一段时间,中美贸易战升级,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对这些选择出海的机构投资者影响颇深。站在当下节点,国内机构投资者应该怎样进行资产配置?在第十三届中国私募基金风云榜一季度策略会上,众多私募大咖汇聚一堂解读宏观政策、研讨投资布局,展望发展形势。
会上,在巅峰对话环节中,知方石投资董事长刘钊、悟空投资创始合伙人王斌、成阳资产首席投资官王兵、厚石天成首席投资官龚乘龙、凯丰投资量化投资总监王伟关于“全球化大类资产配置的主要逻辑”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
配置宏观经济敞口较小的资产
至少50%-60%的资产可配置债券
凯丰投资量化投资总监王伟认为,从短周期上来看,中国正在经历第三轮下行期,因此应当配置对宏观经济敞口较小的资产,例如债券、成长性股票、农产品和原油;今年以来全球股票市场同时出现了小股票跑赢大股票的现象并且伴随着债券利率的下行,国内这一现象更为明显,反映出短周期经济下行的预期;历次市场动荡很大程度上都是短期的经济下滑或者监管加强叠加了外生的宏观冲击,这次也不例外,在短期经济偏弱的格局下中美之间爆发了贸易争端,对总需求和供应链造成了冲击,在金融市场上悲观预期被进一步放大。
从中长期来看,考虑到过剩产能行业的出清和房地产库存的大幅下降,这轮经济下滑的深度要远小于2014年,贸易争端方面目前双方已经进入了博弈阶段,预计市场还会有较长时间的煎熬,考虑到政策对冲的作用,市场调整深度有限。
厚石天成首席投资官、合伙人龚乘龙认为,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中国和美国处在经济增长末期,欧洲和日本处在中期,拉美、俄罗斯和东南亚处在初期,所以美国和中国的风险资产配置比例要低,可以寻找经济周期处于更早期的地区配置,比如拉美和东南亚。如果单从中美两国的股票市场来看,中国市场更脆弱些,而且中美贸易战的演化很可能会产生众多不利影响,投资者要谨慎,提前做好资产布局。
在债券方面,中国经济一季度数据偏弱,股市下跌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大幅下降,较多投资者的眼光开始转向债券。今年去杠杆的大方向不会变,但是边际力度要比去年低,在潜在的贸易战负面影响下债券很可能有较好的机会。单从中美两国债券市场看,今年中国债券比美国更具有吸引力。而债券做为避险工具,在整体资产配置里起到降低波动率和稳定收益的作用,所以无论股票和债券怎样波动,今年至少50%-60%的资产是需要配置债券的。
从商品方面来看,美国经济处在增长末期,石油和贵金属值得配置。在资产中,一是要配置债券对冲风险资产;二是贵金属;三是避险货币包括日元、瑞士法郎等;四是通过衍生品(包括期权)等工具组合对整体资产下行风险进行对冲。对今年的投资,建议投资者要谨慎,需要加大对债券的配置,另外要对整体资产进行风险对冲。
债券是资产配置里面的核心资产
悟空投资创始合伙人、风控总监王斌称,从美国看,美国股债处于十年周期的泡沫顶端。在这样的状况下,海外投资的这部分是空头暴露的,所以今年的美股投资,主要以风险控制和变现为主。风险可能主要发生在全球贸易断裂和冲突的部分。未来1-2年的全球宏观策略主要是做空美股,并在A股保持低仓位并寻找确定性机会。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更看重中国资产的机会,做多中国。
在总体的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必然会造成所谓竞争或博弈的现像。中国也有向高盈利、高技术的微笑曲线两端向上发展的权利。从短期来看,大宗商品仍有机会可以配置。
成阳资产首席投资官王兵认为,未来的主要矛盾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贸易战,二是宏观调控如何进行。虽然这波债券牛市目前看是熊市反弹,但是否是牛市真正回归需要观察。但是整体未来的周期拉长来看,债券是最好的资产配置,因为债券是资产配置里面的核心资产,在资产配置中其他资产是用来增强收益的。
从长期来看债券与资金属性有关。在大环境下看,理论上,负债的久期决定资产的久期,债券在某种角度和所有资产品类的相关性是反着的。
知方石投资董事长刘钊称,股票市场投资有风险,不确定因素较多。虽然存在风险,但股票下跌的空间有限,3000点以下的时间不会太久,站在整个历史长河来看,3000点以下的机会见一次少一次。从国家宏观来看,具体要看进入A股的资金多少。如果进入A股的资金充足,则中小盘股发展趋势良好。所以要在中美贸易战的风险下找好投资机会。
刘钊认为,一季度市场中性大致平均三个点左右,趋势呈稳健状态,市场的波动率加大,年化波动率从去年的20%上升到今年30%。我对最近的中美贸易战一直保持很高的关注度,我认为市场中性中最重要的就是市场波动,没有波动就没有量化,未来市场前景好不好主要在于这一逻辑问题。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