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根治“飞单”和虚假理财 资管新规适时发布

作者:冯樱子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3-09 20:07:39

摘要:3月8日,银监会主席郭树清也透露,相关监管部门正研究梳理各方反馈意见,进一步修订完善资管新规。银监会针对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的影响已开展分析监测,并据此对相关新规进行改进和优化,“关于理财业务的实施细则和相关平稳过渡方案,我们正在研究起草,后续会征求各方意见”。

根治“飞单”和虚假理财 资管新规适时发布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冯樱子 北京报道

理财业务一直是银监会的重点整治领域之一。

近两年爆出的理财“飞单”案让很多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尤其是代销产品有些望而却步。

3月2日,银监会新闻发布会上,银监会创新部主任李文红表示,银监会不断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监管框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推动理财业务回归本源、规范发展。同时银监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实现理财产品全国统一登记防范“虚假理财”和“飞单”。

此外,银监会起草了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办法,拟作为“资管新规”配套细则适时发布实施。

3月8日,银监会主席郭树清也透露,相关监管部门正研究梳理各方反馈意见,进一步修订完善资管新规。银监会针对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的影响已开展分析监测,并据此对相关新规进行改进和优化,“关于理财业务的实施细则和相关平稳过渡方案,我们正在研究起草,后续会征求各方意见”。

理财产品全国统一登记

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营理财及代理销售业务发展较快,产品种类逐步增多,规模不断扩大,银行理财已成普通百姓投资理财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由于误导销售、私自销售产品等问题,也让一些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

3月2日,银监会新闻发布会上,李文红表示:对于银行理财业务,银监会一直高度重视理财业务风险和监管问题,不断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监管框架。

2017年以来,随着银监会持续加大监管力度,银行理财业务已在按照监管导向有序调整,总体呈现出更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为29.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4860亿元,比2016年少增5.1万亿元。同业理财规模和占比连续11个月环比“双降”,较年初减少3.4万亿元,下降51%。今年1月,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增速延续放缓趋势,同业理财产品规模和占比连续12个月环比下降。

李文红提道,银监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指导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建立理财产品信息登记系统,初步实现了理财产品的全国集中统一登记和穿透式信息报送,也为投资者提供理财产品登记编码的验证查询服务,防范“虚假理财”和“飞单”。

在银行业信息登记系统,会自动赋予一个登记编码,投资者既可以在中国理财网上查询,也可以要求银行出示登记编码。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已经实现了从分散到全国集中统一登记的一个重大转变,也进行了全流程穿透式的产品信息报送,同时也加强了信息的披露,定期向社会公布理财市场的半年报和年报。”李文红曾表示。

而“虚假理财”、“飞单”已经对银行金融机构信誉产生影响,尤其一些投资者对银行代销产品望而却步。

“现在经常有客户问产品是不是银行自营的,一说代销就不敢买了。”一名银行理财经理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媒体总宣传代销产品风险大,其实代销产品可以买,只是要提醒投资者分清产品是不是总行或分行代销,不要选择支行或理财经理个人代销产品。”上述理财经理表述,代销产品中也会分不同的风险等级,即使是一些高风险产品,通过银行购买有时也会相对安全,因为银行理财一般在配置投入项目的时候,会选取优先级。

在记者走访的几家银行点中,知道理财产品可以在中国理财网上查询的理财经理并不多。

上述理财经理表示,知道有这么一个网站,很多来理财的都是爷爷、奶奶,如果对理财产品不放心就会建议投资者去其它支行咨询,代销产品的利率、年限、名称基本一致。

“资管新规”将适时发布

对于银行理财业务,在银监会新闻发布会上,李文红还表示,银监会已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同时持续推进制度建设,陆续发布实施了一系列监管规定,逐步形成理财业务监管框架。

“近期,根据‘资管新规’的总体要求,银监会对现行监管规则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借鉴国内外监管实践,起草了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办法,拟作为配套细则适时发布实施。”李文红介绍。

广受关注的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已经发布近4个月,正式稿迟迟未来,但相关的讨论从未停止。

3月6日,在列席政协经济界联组讨论会期间,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介绍,资管新规还在修改完善当中,还不知道具体时间表。目前还有很多不同意见,各方会进一步来修改完善。

有接近监管的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正式稿会有不少修改,但对于打破刚兑、实行净值化管理、消除多层嵌套等大原则不会放松。

而净值化管理和打破刚兑的要求,对银行理财的影响会最为明显。净值化管理就是不给理财产品定预期收益率,提供净值查询,即相当于打破刚性兑付。

上述理财经理对记者说:“现在都不会承诺保本了,对投资者都说已经不能刚兑,但很多低风险理财购买者是年龄较大的客户,银行会从风险层面上考量,也会考虑到自身信誉问题。”

有数据统计,股份制银行理财净值型占比不足10%。业内普遍观点认为,未来超九成银行理财产品将被迫转型为净值型。

银行理财净值化管理转型迫在眉睫。

李文红表示,下一步,希望商业银行统一认识,主动作为,积极推动理财业务规范转型。认真分析理财业务发展趋势,研究制定理财业务战略转型规划,及早启动系统开发改造工作,抓紧推进理财业务规范治理,为新规出台后更好实现平稳过渡奠定良好的基础。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