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发力“美好生活”谋求转型 业内:客户对品质的追求是企业新机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2-07 17:53:00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陆肖肖 北京报道
在住房领域,经历过一年多的密集调控后,房地产业进入了深刻调整期,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大势。在此背景下,正处在十字路口的房企纷纷选择“美好生活”进行品牌构建,并通过深耕产业链或者拓展领域谋求转型升级。有业内人士表示,客户对品质的需求与快的商业逻辑之间的矛盾只有靠开发快速高效的新技术来化解,这对房地产商的挑战是很大的,但同样也是一个机会。
2月5日下午,中国建设报社联合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举办了“质量发展 共筑美好”第七届中国责任地产高峰论坛,同时创立了“中国美好生活创新平台”,通过聚合优秀企业打造“美好生活卓越品牌矩阵”,并发起“美好人居”相关国家课题,编制“美好人居”执行标准,发布了“美好人居”白皮书,为实现住有所居、享有美好生活贡献力量。
“弘扬责任地产,首先就应该落实我们责任地产方的法定质量责任,认真落实作为建设单位的质量首要责任人,向社会提供合格地、安全地建筑产品,要在落实法定质量责任基础上不断追求高质量化,打造高品质建筑。我们目前工程质量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住房的需要,和我们不平衡不充分的质量发展之间的矛盾。”住房城乡建设部质量安全监管司质量处处长廖玉平表示。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原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表示,房地产企业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主要是指住房供应结构和供应关系不合理及房地产发展质量不高。解决问题要找出房地产主要矛盾及新的规律和特点。满足群众在美好居住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房地产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责任地产要在解决住房矛盾上尽好责任、为美好生活需求尽好责任、按照高质量发展尽好责任、打造工匠精神尽好责任。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朱子瑜强调“转变理念,敬畏规则,共同缔造美好城市”,朱子瑜认为,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最大的改变,这需要城市规划专注整体利益、运用系统思维、发挥引领作用。缔造美好城市要从顺应山水格局、传承历史文脉、塑造场所品质三个方面来考虑。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东卫以“以百年住宅新发展理念,推动房地产业从数量到质量转型新阶段”为题发表演讲,他认为中国房地产业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性时期,是从数量的大量建设、大量拆除转向质量上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时期。传统粗放的发展方式存在问题非常突出,房地产业应该由过去粗放的发展模式,在制度上、体制上、理念上、技术研发上向建筑现代化发展转型,建造长寿命、高品质、绿色低碳的新型房地产产品。
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董事长、北京市人大代表潘利群表示:“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全社会优势资源的互补、重组和结构优化,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首先要倾听社会需求,改进产品,做优产品;其次要认清国企使命,优化管理,管好企业;最后要顺应全球趋势,重塑战略,建好城市。”
论坛现场还围绕着新时代“责任地产”内涵解读进行了两场高峰对话。上半场对话以“聚焦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邓郁松,龙湖集团副总裁、董事长助理宋垚,山东建筑大学原党委书记、山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王崇杰,中垠地产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张亚峰参加对话。
邓郁松强调了城市活力、便捷生活、宜居住宅、和谐社区对美好生活的重要意义,并指出要以长远角度和系统思维来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房地产行业和经济、社会各领域要协调发展,不能再单纯的就房地产谈房地产,就房地产谈经济,一定要是系统的思维方式,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短期的问题。
具体到践行责任地产,宋垚说道,“龙湖在技术驱动和数据基础上以客户视角,以技术驱动致力于城市空间与服务的打造,同时龙湖提出空间及服务的理念,我们想通过数据化和智能化来建立人与空间的联系,来寻求美好生活的解决路径。”
“房产是老百姓人生中最大的投资工程,所以质量至关重要,特别是住宅。”王崇杰指出,建筑类大学就是承担着培养建设类人才的重要使命,培养科技发展创新的重要使命,培养对外服务及优势智力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同时培养为建设发展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使命。“我们拥有教育部的重点实验室等,可以为政产学研媒搭建更好的平台。”
张亚峰表示,中垠地产坚持“三品”,品味、品质和品牌,一个品牌的价值观带来品质,用品牌提高企业的品位,三者相辅相成。中垠追求三品,不惜放弃部分利润。美好生活对于不同年龄层的人来说需求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使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够找到合适的房子,满足他们的需求。
下半场对话以“共筑美好新生活”为主题。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师曾志,鸿坤地产集团执行董事、总裁袁春,中天建设集团总裁华学严,北京国标建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魏曦,广东绿屋建筑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蒙政强参与对话。
师曾志认为,从生命传播的理论来讲,美好生活就在当下。美好生活并不仅仅是物质发展到多大的程度,对于美好生活的获得需要锻炼。生活的美好是对生活本身的回归,回归到日常生活。这种回归隐含着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可能。在提高房屋质量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到年轻人更需要个性化的房子,有人气的、有社群关系的房子。
袁春表示,“国内的房地产开发周转快,并且呈现越来越快的趋势,但确实需要慢工出细活。客户对品质的需求与快的商业逻辑之间的矛盾只有靠开发快速高效的新技术来化解,这对房地产商的挑战是很大的,但同样也是一个机会。”
华学严认为,房地产公司的目标是要不可逆转的升级,升级是要去及时加快适应老百姓需求不断变化和提升。认清不可逆转的趋势,能够为房地产的企业转型发展带来巨大的无穷的动力。
魏曦说道,“美好生活对我来说更是一种责任感和一种继承,包括把工匠精神这个接力棒继续往下传递。怎么让人们住上好房?我觉得这就要靠我们的科技,靠我们的设计,靠我们的力量,靠工匠之心。”
蒙政强表示,“我认为能在蓝天白云的环境下工作就是美好生活,绿屋建科四年前成立,它的使命正是通过新材料的设计打造美好的人居环境。”
责任编辑:张蓓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