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友山:民营经济应打造产业集群,共建质量中国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1-24 10:41:00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生动地折射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日益成为中国经济的生力军,并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以高质量为发展核心的2018年,民营经济的春天是否已经到来?
近日召开的2017年中华工商时报年会上,来自行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齐聚一堂,共同把脉中国民营经济。
“高质量发展表现在产业结构上是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表现在产品结构上是由低附加值产品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转变;表现在生态环境上是由高排放,高污染向绿色经济和环境友好型经济转变;表现在发展成效上,是有没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转变。”全国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樊友山在致辞中表示。
樊友山认为:“在高质量发展大潮中不断成长壮大,涌现出越来越多具有核心竞争力、影响力的民营企业,涌现出越来越多经过市场竞争洗礼的优秀民营企业家,但是由于成本负担偏重,创新能力不强,转型升级压力大,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问题制约了民营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所以,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有关民营发展的新思想、新部署,创作更广阔舞台,让广大民营企业在创造社会财富,提供就业岗位,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等做出更大的贡献。”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是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之柱。但樊友山发现,当前,实体经济发展还是比较困难的。
去年12月份经济指标中,民间投资12月份比11月份降低了0.1个百分点,“尽管由于总量大、基数大了,增幅下来一点不代表绝对值下降,但是增幅降低也反应出了一定问题。”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镇痛,动力转化困难交织。有些从事实体经济的民营企业,信息不足,有的偏离实业,倾向赚快钱。脱实向虚短期看也许能使企业受益,但是长远看削弱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利于长远发展,也忽略了社会价值,我们应该扭转这种局面。”樊友山表示。
在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看来,现在的制造业比较辛苦,但是也比较稳定。
“目前,制造业需要坚定信心,需要形成产业联盟,需要协同创新、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服务生态圈,从产品、从企业,从整个设备生态圈形成协同的创新发展,同时相信市场机制的作用。”南存辉表示。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智能制造成为时代的一个趋势,是提升质量效益的有力抓手。2017年,中央首次专门发文明确企业家地位和价值,“民营企业”一词、“两个健康”表述首次写入全国党代会报告,国务院鼓励社会领域投资进一步放开,华为杀入世界100强、全球6大互联网企业中美各半。我国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通过10年,20年乃至30年的努力要进入世界强国的前列。
在京东集团副总裁曲越川看来,全社会不仅关注到制造端的品质,还要关注消费端、流通端品质,让品质制造、品质流通、品质消费会形成一个正的品质三角形,其间的正能量循环会带动中国经济真正供给侧结构改革。
“质量中国的打造不仅是每个市场主体的事情,涉及政府部门、第三方机构,大家要用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才能把中国制造的更好。”曲越川表示。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看来,“十九大”报告专门提出的建立现代经济体系是非常高的质量型的概括,但是其中还有挑战。
“民营企业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除了技术进步,品牌打造,我觉得很大程度上也应该从单打独斗式发展向集群式发展,向生态体系上走,打造产业集群,从而形成竞争优势。”樊友山表示。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