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财讯正文

吴晓波解读下一个十年,梦之蓝与新时代精英同行

作者:宋敏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1-22 16:44:36

摘要:1月3日,“蓝色经典·梦之蓝苏州企业高峰论坛”在苏州广电总台举行。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亲临现场,以“下一个十年”为主题,回溯了让中国发生巨变的激荡十年,把脉未来发展态势,以一个中国发展亲历者、观察者的身份,和数百位企业家展开了一场“思想碰撞”,带来了解读新时代发展的全新视角。

1月3日,“蓝色经典·梦之蓝苏州企业高峰论坛”在苏州广电总台举行。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亲临现场,以“下一个十年”为主题,回溯了让中国发生巨变的激荡十年,把脉未来发展态势,以一个中国发展亲历者、观察者的身份,和数百位企业家展开了一场“思想碰撞”,带来了解读新时代发展的全新视角。

过去的十年,水大鱼大

下午2点,演播厅内人声鼎沸,外面的冷空气丝毫没有影响人们的热情。“很高兴能够在2018年刚刚过去62个小时就跟大家见面”,聚光灯下,吴晓波大步走上舞台,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高峰论坛俨然变成了一个粉丝见面会。

吴晓波解读下一个十年,梦之蓝与新时代精英同行319.png

“有没有一个词,可以用来形容刚刚过去的十年?”,吴晓波开场就抛出了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我问了很多人,最后选择了一个词,‘水大鱼大’。”“水”是什么?是中国的营商环境、市场容量;“鱼”是什么?就是在座的各位企业家,市场大就有机会出大企业。吴晓波指出,过去十年中国的市场环境经历了一轮新的转型升级,水更大,潮更急,经济总量增长2.5倍、人民币规模总量增长3.26倍、外汇储备增长1.5倍;结果大鱼尽出,英雄四起,世界500强中,中国公司的数量从33家增加到了115家、广东省的经济总量相当于整个俄罗斯、北京市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富豪数量已经远远超过美国。

“中国是最具有创新能力的国家”,吴晓波用数据向在场的企业家展示了改革上半场的成果,阿里和腾讯交替成为亚洲最大市值公司、电子商务在社会零售总额占比增长了13倍、移动支付交易额是美国的50倍……“中国在互联网创新领域没有对标物”。通过演讲,吴晓波以全景式的描绘,把过去十年中国商业的峥嵘岁月和变革力量展现在了观众眼前。

下一个十年,把握新红利

“中国是不是全球营商环境最好的国家呢?”,现场的观众还沉浸在过去十年的澎湃心情中,吴晓波又抛出了一连串追问,“如果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企业被淹没在浪潮中?如果不是,为什么会出现马云那样的成功人士?”

吴晓波解读下一个十年,梦之蓝与新时代精英同行869.png

“因为水大鱼大呈现的是一个非常矛盾、冲突的环境”,吴晓波直言,“今天我们仍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而企业想要成功,必须把握住“新红利”。首先,需求端的变革,新中产阶层的崛起。吴晓波认为,目前中国有超过2.3亿的中产阶级,他们敢花钱,愿意为好的产品、服务和品质买单,这正在使整个消费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其次,新工匠精神的回归,体现的是供给端的变革。“中国在互联网领域再诞生一个马云的几率是0,未来的实业将会回归到产品本身”,当互联网经济红利吃光以后,中国企业应该由模式驱动进入产品驱动,实现积木式创新。此外,第四次互联网浪潮对中国制造业的重造,以及中国未来的人口红利等观点都让现场观众印象深刻。

精彩的演讲让大家意犹未尽,随后的论坛环节更是气氛热烈。吴晓波和洋河股份副总裁朱伟、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倪祖根、金螳螂企业集团副总裁杨鹏就“把握新红利”的主题进行探讨,分享了丰富、独到的观点,为现场观众奉上了一场“思想盛宴”。

新时代精英,与梦同行

“谁在买洋河酒?中国2.3亿的新中产阶层”,在谈到新中产阶层的崛起时,吴晓波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吴晓波频道发布的《2017新中产白皮书》中,就反复提到了新中产阶层的消费观。他们在满足物质需求之后,更大程度上追求的是价值观的认同,他们对自我成长、追逐梦想有更大的渴望,更愿意为品质买单,为“梦想”买单。

吴晓波解读下一个十年,梦之蓝与新时代精英同行1446.png

而这与梦之蓝的品牌内涵不谋而合。据主办方介绍,梦之蓝一直以“梦想”作为品牌诉求,其品牌内涵契合时代主旋律,彰显新时代精英的君子风骨,体现的是以柔克刚的中国智慧,完美融入了新时代精英的生活方式。正是因为这样的品牌理念,苏州企业高峰论坛才会选择与梦之蓝“强强联手”,共同“预见”中国发展的下一个十年。在苏州企业高峰论坛的晚宴现场,梦之蓝独特的蓝色品牌基调十分醒目,企业家们把酒言欢。

站在“下一个十年”的门槛上,回望2017年。从刘强东、雷军到马云,从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到英国迈克尔亲王,再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爱德华·普雷斯科特……被消费者誉为“时代新国酒”的梦之蓝,从未停止与国内外精英的对话,在增加白酒国际影响力的同时,也向世界传递着全新的“中国梦想”。

编辑:张赛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