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6.9的含金量:新动能经济增长贡献度超30%

作者:张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1-19 20:57:23

摘要:1月18日发布的全年经济数据显示,2017年,进出口总额277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153318亿元,增长10.8%;进口124603亿元,增长18.7%,均保持较高增速。

6.9的含金量:新动能经济增长贡献度超30%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灯火通明的上海港,仅一个昼夜,就有11.3万个集装箱标准箱在此吞吐。从2017年7月以来,这样的繁忙一直持续着,并创下昼夜集装箱吞吐量130414标准箱的作业纪录。至去年12月29日,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踏上4000万标准箱的新台阶,成为全球首个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4000万标准箱的港口。

同月27日,在宁波舟山港,一个写着“宁波舟山港2017年首破10亿吨货物”的集装箱,被吊装至货轮上,至此,舟山港也完成了全球首个“10亿吨”大港的进化。

两个超级大港诞生的背后,是2017年亮眼的外贸数据。

1月18日发布的全年经济数据显示,2017年,进出口总额277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153318亿元,增长10.8%;进口124603亿元,增长18.7%,均保持较高增速。

出口的由负转正,让“三驾马车”动力十足,2017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超出了此前市场的预期。

在经济学家看来,出口回暖是经济增速回升的关键力量。

不过,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尽管进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增强,但中国经济增长九成以上还是内需拉动为主,尤其是消费拉动,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不仅内生动力强劲,结构也日趋优化,增长质量也不断提高。

去产能下的6.9%

这不仅是近年来最高的增长率,也是含金量最高的增长。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发现,6.9%的增速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结束了2010年以来连续放缓的态势,首次出现年度同比回升。

“从数据上看,四大宏观指标均稳中向好:2017年GDP实际增长6.9%,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1300万,失业人数达历史最低;12月末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1.6%,这些数据均好于预期。可以说,中国经济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释放,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宁吉喆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GDP实现6.9%的速度,是在加大污染防治的力度下实现的。

事实上,随着消费超过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经济增速的季度波动幅度明显缩小,2015-2017年经济增速的季度波动幅度维持在0.1个百分点上下,这种由动能转换和韧劲增强带来的稳态,为市场提供了信心,此前,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先后上调对中国经济的预期。

与此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较好。

据介绍,去产能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钢铁去产能5000万吨左右、煤炭去产能1.5亿吨以上,煤电的5000千瓦去产能任务已经完成;去杠杆方面,从微观杠杆率看,2017年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去库存方面,2017年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比2016年末减少了1.1万亿平方米,比2015年末减少了1.3万亿平方米;降成本方面,2016年各种减税降费达到1万亿,2017年继续减少了1万亿,2017年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同比下降0.28元;补短板方面,体现在农业投资、水利管理业投资均达到16.4%的增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达到23.9%,有力弥补了长期以来的欠账问题。

“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从产业结构看,已经从过去的主要依靠工业拉动转为工业、服务业共同拉动。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1.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8.8%,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的主要拉动力,与工业一起共同支撑中国经济发展。”宁吉喆表示。

从需求结构看,已经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转为投资和消费共同拉动。

此外一个亮点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新动能,在过去一年蓬勃发展。新技术,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包括C919大飞机、复兴号动车组、量子通信线路等一系列成果在去年涌现出来。

“新动能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明显上升。2017年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超过30%,对新增就业的贡献度超过70%,说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动下,逐渐形成的新动力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连平表示。

高质量增长

在宁吉喆看来,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国经济总量已经很大,各地区的经济总量也不小,广东、江苏经济总量都超过8万亿元,赶得上G20国家,所以迫切需要由大转强。

事实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2018年发展的根本要求,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也明确了今年的重点任务,推动经济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去努力。

“当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在加快进行,提质增效的阶段性的变化特征会越来越明显。”宁吉喆表示。

在连平看来,2018年,去杠杆和环保力度的进一步趋严将对经济增长尤其是投资造成一定压力,消费虽然稳健但难以大幅上行,出口改善幅度能否持续仍面临不确定性。2018年经济或将小幅放缓但韧性犹存,预计全年GDP同比增长6.7%,延续缓中趋稳走势。

“十九大淡化GDP增长目标,同时近期部分地方政府开始主动挤出GDP水分,意味着地方政府也将从原来的追求经济规模的GDP竞赛转向追求更务实更有质量的经济发展。在此背景下,经济增速可能会短期承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工程师徐洪才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在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看来,鉴于中国稳增长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中国经济的韧性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2018年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核心应该从稳增长适度转向控风险基础上的促改革。

“2018年的宏观经济增速的目标就业1100万;物价水平确定到2.5%,M2的增速不宜低于11%,社会融资总额可以确定在12%到13%左右,广义的财政赤字应该适度收缩。同时,2018年稳投资需要有一些新办法,而不是像现在一味地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一味地进行财政的补贴。在消费上面也要有一系列的举措。在金融整顿、金融体制改革中间我们要注重一系列的操作方式,而不宜简单化。财政政策方面,针对美国减税对于全球税收竞争的问题,中国应对的措施应该是要有一系列的组合,而不是简单地进行减税。”刘元春表示。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