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新副总转投交银施罗德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10-18 23:34:00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兆寰 北京报道
因高层人事变动曾被热炒的富国基金管理公司再次令业界瞩目。该公司近日公告,公司副总经理谢卫先生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请求。经公司董事会决议,同意其辞职请求。
据了解,目前,谢卫已正式离开富国基金,投奔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谢卫的跳槽,距离8月底成功竞聘后,新领导班子组成仅不到两个月。而在60天之内,全球资本亦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
一位富国基金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谢卫是富国元老级人物,对富国的贡献很大。不过,其在富国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有限。”
“交银施罗德的银行背景对其发展的诱惑力或许更大,不排除今后会进入银行业内进一步发展。”上述人士如是说。
“资深”基金人士
谢卫,1998年参与筹建富国基金公司,至今已在富国基金做了8年的副总经理,是国内老十家基金公司的创业元老级人物,亦是基金行业有史以来的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政协委员。
《华夏时报》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对于谢卫,富国基金的员工亲切地称呼他为“老谢”,其为人直率,是个“很有想法的人”。
“他非常善于调动手下的个人才能,注重研发和创新。正在发售的首只创新债基富国天丰就是由他一手推动的。”富国基金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全球金融蔓延,股市低迷不振之时,封闭式债券型投资基金一经发售,便受到投资者追捧。富国天丰因认购踊跃三天“一抢而光”,其累计认购申请已接近基金募集份额目标上限20亿份,根据相关规定,提前结束募集。
“闪电”转会
富国基金人事变动曾被炒得沸沸扬扬。8月底,其高层进行了大洗牌。经过竞聘,原嘉实基金公司副总经理、投资总监窦玉明成为富国基金的总经理。原富国基金副总经理谢卫、总经理助理兼研究总监陈戈、督察长林志松为副总经理。
“新团队开始才不久他就选择离开,太突然了。”一位基金业高管直言。据他了解,富国一直在挽留,而交银却频频抛出橄榄枝,选择亦确实很难。
有消息人士透露,加盟交银最大的诱惑莫过于其大股东背景交通银行,银行类基金不仅稳定性较大,而且谢卫未来可考虑在银行业内发展,任职分行行长亦不无可能,职业发展空间潜力较大。
《华夏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谢卫与窦玉明做事风格不尽相同,但是双方配合默契。谢卫的“转会”与交银施罗德高层不无关系。
据悉,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是最早在上海成立的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其中,作为董事的莫泰山,曾任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处长,其管理层工作背景为其在基金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优势。
莫泰山在证监会任职期间,倾向产品创新,曾推动包括货币市场基金、ETF、 LOF等产品出台。而作为业内元老的谢卫主张创新,推动的首只基金拆分、国内唯一一只类FOF的富国天合以及国内首只创新型债券基金富国天丰销售业绩“甚佳”。
“谢卫的行业资深背景和创新意识深受莫泰山的赏识,而交银的银行背景和发展空间更具诱惑力。”一位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交行高层对谢卫的赏识为其“转会”提供了更坚实的后台,“基金业不景气,不排除在银行业发展的可能”。
本报记者注意到,两会期间曾经接受采访的谢卫曾指出,基金业“留住人才难”是个问题,在他看来,基金行业的人才缺乏不仅仅是基金经理,还包括优秀的高管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基金会计等。而今日看来,谢卫的“闪电”跳槽亦顺应时代“潮流”。
跳槽“升温”
基金圈内的人事变动已成为家常便饭,而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恶化和股市的低迷,10月刚过半, 华宝兴业、泰达荷银、博时等3家公司高管和7位基金经理“转会”。
有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仅有25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变动,到2006年增加至95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变动,2007年变动数量增加到193只。2008年年初至10月15日,总计有246只基金的基金经理更换。以此速度粗略计算,2008年全年基金经理发生流转的基金数或将突破300只。
“跳槽主要是个人原因居多,薪酬的影响更大一些。但是,人才变动频繁,投资理念得不到执行。不同基金经理投资思路、手法都不相同,过多的人事变动对于基金业绩的影响不可小视。”一位基金分析师如是说。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