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喊话,全球政经格局进入“新时代” 全球化下的坚硬 “恐龙蛋”

作者:严葭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12-29 23:24:39

摘要:2017年,全球化及全球化的衍生品逆全球化、反全球化,继续在全世界横冲直撞,重塑全球化、再平衡全球化,追求新的全球化,也在波乱纷纷中开启一个属于全球治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

中美两国喊话,全球政经格局进入“新时代” 全球化下的坚硬 “恐龙蛋”

严葭淇

即将过去的2017年的世界,风云变幻,跌宕纷纭,犹如一列高铁在飞瀑层峦乱石惊涛中穿越疾驰,看不尽的博弈、纵横、摇摆、惊诧、怒火和悲泣,朝核危机、习特会、特朗普访华、“一带一路”、特朗普税改、法国大选、S4.0版默克尔,以及中东乱局,弥散其间的,其实是全球化产下的一个个坚硬的“恐龙蛋”:无论是对全球化的反思质疑,还是反全球化逆全球化,抑或重塑全球化、再平衡全球化……可以说,灰犀牛横冲直撞,黑天鹅却少而又少,所以有人士提出,2018年,要警惕意想不到的灰天鹅啪啪飞来。

当地时间12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了任内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报告核心涉及“美国优先”、提升美国贸易和经济地位等议题。它宣告世界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民族主义复兴的时代。而从特朗普当选到英国脱欧,反对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念的势力正在风生水起。

而此前的10月18日,举世瞩目的中共十九大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中美两国首脑同时喊话“新时代”,是否意味着全球政经格局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间、空间隧道?

朝核危机,

为什么制裁绞索不管用?

纵观2017年一整年,如果说还有一件事自始至终高度牵动中美俄及周边邻国及全世界的神经,其跌宕起伏更令地球人时时惊爆的,那非源自朝鲜半岛的朝核危机莫属。如果说1965年12月上映的《007之霹雳弹》让人担忧英国随时会在魔鬼党劫持的原子弹袭击下毁于一旦,那2017年中美俄韩日等则更悬心于朝鲜核弹危机的失控后,东北亚从此陷入类似冷战时期的核军备竞赛的黑色泥潭。

朝核危机这个死结怎么解?一直以来都是军事震慑+经济制裁。可无论韩美如何联合军演、核动力航母如何逼近半岛,萨德如何喧嚣入韩,中国如何喊话“双暂停”……朝方的核试验依然一次次地挑衅着国际社会的红线,其核弹更一步步地走向精密化、小型化,并于2017年8月声称要攻击美国关岛。

围绕朝核危机,2017年国际社会有太多的应对斡旋,加大制裁力度无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选项。从“4月危机”到因朝美相互发出罕见威胁而形成的“8月危机”,9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再次通过制裁朝鲜的第2375号决议,进一步收紧对朝鲜经贸的制裁绞索;11月20日,特朗普宣布,再次将朝鲜列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并附加了一系列新制裁;11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2331号决议,该决议再次被冠以“史上最严厉”制裁,它也是自2006年联合国首次通过集体制裁朝鲜发展核武器与弹道导弹以来的第五项决议。

越收越紧的制裁绞索为什么没有让朝鲜止步弃核?对此,美国政治学家、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院教授韦爱德(Edwin Winckler)认为:因为制裁朝鲜行不通。“一些人认为朝鲜问题可以通过制裁来解决,但是每个国家政治权力的安排都不一样。朝鲜的权力集中在极少数人手里,特别是军队和情报机关,其政权的性质是军事和安全联盟在掌握政权,他们对老百姓受到什么制裁基本是不在乎的,这是制裁屡屡不能奏效的原因。”

2017年12月13日至16日,韩国总统文在寅应邀首次访华,朝鲜核危机是中韩两国领导人必然的话题。同时,俄罗斯国防部代表团也于13日抵达平壤,朝鲜核危机因此呈现多轨外交并向努力态势。其后,朝方也曾有与美直接对话的诉求,但双方迄今仍无明确时间表。

可以说,目前朝鲜已经成了一个实际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对于朝鲜的未来,韦爱德大胆预言,“对于朝鲜最有可能的未来是苏美冷战式的恐怖平衡,双方都有可怕的武器。冷战30年还是很危险的,万一放射物发生泄漏,我们都可能已经死了。但它确实阻止了核战争的爆发,虽然也只是勉强。现在我们只能去希望这种平衡也对朝鲜有用,这是我们拥有的为数不多的可能性。”

三次习特会,中美关系

有无“修昔底德陷阱”?

当今世界,如何要推举全球最瞩目的一对CP国,非中美莫属。可以说,中美两个大国的关系冷暖和每次互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决定了世界的凉热。因此特朗普上任后,中美两国首脑的两次互访会见,更是全世界的眼球聚集处。

4月6日至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与特朗普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海湖庄园举行会晤。这是特朗普就任以来,中美两国元首的首次会晤,也是2017年世界最为重要的一场会晤。外界普遍认为此次“习特会”,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的领导人增进了了解,建立了中美良好的工作关系,合作前景乐观。

11月8日至10日,应习近平邀请,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进行了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作为亚洲行的一部分,特朗普此行是其上任后的首次访华,也是中共十九大后接待的第一位外国首脑的国事访问。11月9日,中美两国元首共同出席了中美企业家对话会,两国企业在会上签署了总金额高达2535亿美元的经贸大单。此次会见被外界称为继海湖庄园和德国汉堡G20峰会的第二次习特会之后的“3.0习特会”。

外界在评价“3.0习特会”时普遍认为,这是一次中美的定调之旅,“其中最大亮点,是双方释放出将走向合作而不是对抗的信号”。

韦爱德在谈到此次“习特会”与美国对华大战略时表示,特朗普访华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大的象征性成功,但实际结果还有待观察。不管谁当美国总统,对华政策区别可能不是很大。他认为,“从历史来看,中美关系是相互塑造的,这不是二战才开始的,而是已有两三百年的相互影响。在未来的十几年,中美关系将会变得更复杂和困难。但为了互相的利益,双方仍然可能管控好两国之间的关系并且避免战争。”

韦爱德并不认同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即一个主导国家攻击一个上升国家以遏制它的上升,或者一个上升的国家攻击一个主导国家以加速它的衰落的理论。

谈到亚太战略,韦爱德强调,美国的最佳策略是“离岸平衡”,“关于亚太战略,战略家Mechael J. Green指出,美国对亚太地区两百年的历史中有五大矛盾——欧洲与亚洲、大陆与海洋、岸上与离岸、自决与普遍价值观、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每对矛盾中到底哪个最重要?我想,分析特朗普新外交政策的一个好办法可能就是去问问他对这五个矛盾的立场。但现在的问题是,至今他还不知道他的象征性立场和实际政策的区别。”其中在欧洲与亚洲的矛盾中,韦爱德认为,对美国来说,曾经是欧洲比亚洲重要,但现在是亚洲越来越重要。

12月19日,特朗普公布了其任内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报告系统阐述了美国在国家安全、经济实力、全球地位和世界影响等方面面临的危机及应对之策。由于报告突出了中国和俄罗斯的“对手”定位,引发了国际舆论的热评,及对美中、美俄关系倒退的担忧。

对此,著名国际问题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联社总裁马晓霖认为,这种反应多少有些解读过度。原因在于该报告并没有偏离美国主流社会和政治精英的传统中国观、俄罗斯观,而只是进一步凸显了“特朗普主义”的本质——“美国优先”和“美国例外”,折射出美国实力相对衰落后对中国全面崛起及俄罗斯强势地缘外交的严重恐慌。“特朗普版国安战略并没有新思维,唯一可以强调的是,美国更加清晰地把中国和俄罗斯当做战略竞争对手,尽管这种竞争从来不排除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

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全球学研究中心主任庞中英则指出,解决中美关系问题需要新路数新思维,“许多人对今后的中美关系乐观不起来,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我认为是全球化及其变动。如果中美贸易(包括投资等)由于全球化造成的结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中美关系很难乐观起来。”他认为,未来的中美关系,“我说的是深层结构的中美关系,将深受全球化的再平衡影响,到底是冲突,还是合作,以及后果,值得我们高度密切关注。”

关键词:全球化

2017年,全球化及全球化的衍生品逆全球化、反全球化,继续在全世界横冲直撞,重塑全球化、再平衡全球化,追求新的全球化,也在波乱纷纷中开启一个属于全球治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中美两个超大经济体无疑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值得一提的是,经济民族主义和政治民粹主义,作为对新自由主义方式全球化的反弹,已渐成一种世界性思潮和运动,无论是特朗普和他的前幕僚班农,奉行的“美国优先”战略都无脱其圭臬;而欧洲越来越浓重的极右翼民粹主义阴影更让世人忧心忡忡。面临此境,未来中国的全球化路径,是责无旁贷地为再平衡全球化提供更多创新性的“中国方案”。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