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最大刨花板项目来袭 尖端技术武装到牙齿,小厂家颤抖吗?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秦谟 宿迁报道
京杭大运河蜿蜒千里,数万艘船舶常年穿行在这条南北物流的黄金水道上,满载着钢材、油料等大宗货物,造就了生命力旺盛的沿运河经济带。如今,随着亚洲最大的定制家居基材项目投产,在不久的将来,大运河上的舰队会迎来一个重量级的成员。
12月28日,大亚圣象家居产业园苏北基地年产50万m³刨花板项目,在江苏宿迁港产业园举行投产仪式。这是大亚集团在全国范围内投资兴建的第九条人造板生产线,其关键主体设备引进德国、瑞士、奥地利等地,技术装备属国际一流水平,项目全负荷运转后,年需各类木材资源70万吨,预计年销售额7亿元。
据悉,该项目由大亚集团下属的大亚圣象家居投资兴建,规划占地约800亩,计划总投资约20亿元,分三期建设,一期50万m³刨花板项目属亚洲最大,二三期计划建设饰面板材、定制家居部件等项目,项目全部投产后,最终形成新板材—贴面—封边—整形—定制家居产品全链条。
国内人造板业近几年快速发展,产能已现过剩迹象,如此大规模的项目投产势必会进一步挤压市场。目前,大亚人造板年产规模近300万m³,规模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五”,国内排在身后的大型企业产能均未超过200万m³,更多的则是数不清的污染严重、技术低端的中小厂家。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石峰在投产仪式上表示,这条50万m³刨花板生产线投产,将进一步增大中国优质刨花板材供应能力,对中国林产工业的产业升级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有升级的就有被淘汰的。“定制家居时代来临,对优质基材需求增加,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厂家的日子就不会好过了,行业重新洗牌再所难免。”大亚人造板集团副总裁康伯年对《华夏时报》记者称。
尖端技术“武装”
缔造亚洲体量最大项目的却是创纪录的“大亚速度”。
“今年1月11日项目开工建设,8月28日即一次性联动试车成功并生产出首张刨花板,再4个月后就竣工投产了,刷新了我国乃至世界人造板产业建设史上同类装备建设速度最快的历史纪录。”大亚集团董事局主席陈晓龙12月28日在宿迁称。
然而,让业界艳羡的远不止于此,50万m³刨花板项目配备的几乎全是全球顶级技术装备,才是大亚集团真正的“核武器”。
记者在大亚刚刚投产的生产车间看到:全套引进德国Pallmann公司的 PHT 600X1250鼓式削片机,可通过最大直径600mm原木;全套引进德国Buttner公司的干燥烟气预除尘系统,确保干燥的烟气的烟尘含量最低;全套引进意大利CMC公司的表层刨花分选系统,确保产品表面质量最优;全套引进德国Siempelkamp公司的无醛胶施加系统,可满足无醛板的批量生产……
不仅如此,记者在检测设备齐全的中心实验室看到,实验室的主要设备是意大利进口的意玛IMAL万能力学试验机、德国进口的格雷康GreCon断面密度分析仪DAX6000系列、美国进口的Interscan小气候箱和梅特勒托利多METTLER TOLEDO电子分析天平,并配备成套的化学检验设备。
“中央控制室软件升级到了最新版本,调拌胶技术更运用了世界最顶级的配置施加系统。”大亚人造板集团副总裁康伯年对记者谈起该项目的技术装备如数家珍:从德国Siempelkamp公司全套引进的八呎连续式平压机,有效热压长度42.1米,在亚洲最长,正因为有了超大空间表层气流铺装系统,生产出的板材表层才会非常细腻。
世界顶级的调拌胶施加系统
据了解,该项目除了整合世界最先进的人造板生产流程工艺和核心技术,还与世界人造板自动化生产线顶尖设计制造商——德国辛北尔康普公司展开合作,由其全面主导生产线的专业设计与研造。
为何落地宿迁?
这条亚洲之最、全球顶级的刨花板生产线为何落地大运河畔的宿迁?
《华夏时报》记者采访了解到,除了宿迁当地为发展实体经济提供的优惠政策、便利条件和完善的产业配套设施,吸引大亚的主要原因还包括丰富的原材料和便捷的水上运输通道,京杭大运河在宿迁拐了一个弯,让宿迁处在了名副其实的运河经济带上。
运河水缓缓流过,在运河边上一处转湾的平整土地上,就是大亚圣象家居产业园苏北基地。康伯年告诉记者,大亚在基地附近的运河上有自建码头,原料和产品将主要经船舶运往华东、华北和东北地区。
“林木资源一直是宿迁的优势,活立木蓄积量约1650万m³,林木覆盖率超过30%,是远近闻名的‘杨树之乡’,目前全市成片林面积285万亩,林木覆盖率居全省前列,绿色发展成了宿迁发展的新方向。”宿迁市市长王天琦在投产仪式上表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江苏沿海开发等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宿迁带来了多重叠加的发展机遇。
“宿迁是华东地区速生杨人工林最丰富的地区,这里的产业链完整,还有丰富的砍伐剩余物、造材剩余物、加工剩余物等原料可再利用。”据康伯年介绍,全国最大的普通木材进口港太仓港和全国最大的高档木材进口加工基地张家港都和运河相连,三剩原料充沛。“更主要的是,即使是三剩物也可依靠技术改造反复循环利用,如加工产生的粉尘可利用先进技术变成烟气,过滤后用来烘干材料。”
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叠加绿色发展战略,大亚集团和宿迁可谓一拍即合。
京杭大运河宿迁段
事实上,从天然原料到顶级技术再到产品运输,大亚打造的正是一条全绿色循环产业链。以三剩物及次小薪材为原料加工生产高端板材,产品主要以高环保的E0、CE0、无醛板为主,广泛应用于家具、木门、包装、建饰建材等行业,是大亚集团绿色发展及大亚圣象构建绿色家居完整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扩容项目。
当今世界,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重要趋势,绿色经济将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复苏与持续发展的新引擎。近期,国家林业政策提出天然林禁伐,加剧了人造板行业洗牌与整合的步伐,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成了企业必然的选择。
对此,石峰表示,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导下,我国林产工业已经跃上了3万亿的新台阶,创造了世界林产工业发展的奇迹。而推动奇迹的就是一个又一个打造全绿色产业链的企业。
行业洗牌进行时
航母级企业的大动作,注定会带来一系列的大影响。
对大亚自身而言,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不但进一步提高大亚人造板的市场份额,继续雄踞行业领军地位;还将树立一个行业标杆,对产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提供先例,引领行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定制家居市场爆发式增长,索菲亚等上市公司3年来增长均超过40%,预计未来几年定制家居市场将发展到2000亿元。该项目的竣工投产将为定制家居生产企业每年提供优质刨花板基材50万m³,这将有利于定制家居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家具协会秘书长张冰冰接受记者采访时称。
资本市场已有反映,上市公司大亚圣象(000910)近一年多来K线图始终处于上升通道,股价更是徘徊在历史最高区间。调研机构的研判报告这样表述:新项目的建成将有利于公司扩大刨花板生产规模,产能优势进一步凸显。
12月26日消息,大亚圣象公告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本次可转债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2亿元,其中4.2亿元投资于大亚圣象苏北基地家居产业园项目。对此,市场分析认为,本次扩产项目的建设将大幅提升公司人造板产能,打破产能瓶颈,为未来业绩增长提供产能保障。
如此大的项目竣工投产,获得丰收的还有宿迁。
王天琦表示,该项目投产后年税收约4000万元,更重要的是,围绕基地园区会繁荣一批相关的第三产业,这为宿迁打造定制家居、绿色建材基地带来了集群效应。康伯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单基地园区每年运进的70万吨原料和运出的50万吨产品,再加上胶水等其他辅料,就会带活当地运输业。
然而,几家欢乐几家愁。对于那些处于中国制造低端水平的中小人造板厂家而言,鲨鱼的一个翻身,带来的可能就是一场灾难。
“整体看,国内人造板市场会出现过剩,其中很大原因就是环保不达标、技术低端、靠假冒伪劣价格竞争生存的小厂家太多;而2017年到2019年,一些大型生产线又将集中投产,将快速形成对市场的挤压。”康伯年表示,大亚圣象宿迁基地项目投产后,市场上中高档板材货源趋于稳定,冲击之下,预计中小厂家会被迫每立方米降价50-100元。
康伯年预言,不久的将来,会有大批站在“中国智造”门外的中小人造板厂家倒闭。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