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金融云蓄势待发 互联网巨头布局加快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12-23 00:06:03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朱丹丹 北京报道
金融领域已经成为当下应用云计算技术最迫切的行业之一。
正是基于这种背景,《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今年来,腾讯、阿里、京东等互联网企业均加快了金融云方面业务扩张的脚步。
“我们一方面对于自身技术,坚持成熟一个开放一个,另一方面鼓励合作伙伴基于蚂蚁金融云平台进行创新,从而共同为金融机构提供更丰富的金融科技支撑,以服务好众多小微企业和消费者。” 蚂蚁金服相关负责人表示。
京东金融方面也表示,未来更多的技术、产品研发成熟以后,会慢慢扩充和丰富产品的内容,会有更多输出的能力放到京东金融云平台。
与此同时,不少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云化过程中多选择借助外力。兴业数金总裁助理李山河日前分析指出,对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来说,自己能够做到建设私有云;而对于很多的中小银行来说,实现金融上云的战略时会碰到很多的问题,如科技能力不足、本身的业务创新动力存在一定的缺陷等。
互联网巨头加速布局金融云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政策的推动,金融行业“上云”俨然成为趋势。
根据计世资讯调研显示,目前已有接近40%的金融机构开始尝试将IT 业务搭建在云上,未来该数字还将持续增长。
而《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来,互联网巨头加速金融云方面的布局。
先是10月份,蚂蚁金融云全面升级并对外开放; 接着11月6日,京东金融发布了金融云;而腾讯金融云亦已与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杭州银行、中国人保、富德生命人寿、中英人寿等多家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金融云科技落地到具体业务上等等。
“我们金融云能提供包括金融级大规模分布式交易技术、金融级移动开发平台、全栈式金融级大数据平台、智能客服、大数据风控、智能核身、信用管理等多项金融科技服务;已建立起完整的合作伙伴体系和服务支持体系,正在为数百家客户提供专业的金融级云计算服务。”上述蚂蚁金服相关负责人表示。
腾讯云副总裁、金融云负责人朱立强早前也指出,腾讯沉淀了丰富的数据,有了大数据基础,再配合强大的云计算能力,会创造更多的产品,为合作伙伴提供支持提升效率,助力金融行业创新。
京东金融云方面人士亦表示,不仅在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三大类云服务上实现了全布局,为客户提供公有云、私有云等各类服务之外,还特别针对金融行业特点,推出了独有的FaaS(金融科技即服务)服务,满足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企业在金融业务上提升核心价值的需求。
事实上,从金融云市场来看,目前涉足金融云的机构,除了阿里、京东、腾讯等互联网机构之外,还包括商业银行系(招银云、兴业数金等)、软件服务商系(用友金融、IBM)。
不过,本报记者注意到,上述三类云服务商侧重点各有不同,蚂蚁金融云在对互联网场景IT支撑和对接等方面能力比较强;银行系则比较重视系统输出经验。
中小金融机构云化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一些大型金融机构之外,不少中小银行乃至保险企业在云化过程中则选择与第三方合作的形式,而非自建平台。
对此,中英人寿助理总裁贺武坦言,作为小型的寿险公司,无法靠自己力量建立真正大数据平台,未来发展中必须借助强有力的外部合作,无论是行业内的还是行业外的。尤其是和国内主流的BAT大数据资源、电信行业的大数据资源、地图及支付大数据资源进行有效合作,并且以开放心态推进整个数字化转型和创新。
李山河分析指出,对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来说,自己建设私有云是能够做到的;而对于很多的中小银行来说,实现金融上云的战略时会碰到很多的问题。“银行业要上云有三个选择,自建、公有云、金融行业云。自建是大银行的选择,而上公有云目前又面临着监管政策的谨慎态度,金融行业云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被监管认可的,可以被广大中小银行采用。”
据悉,兴业数金主要服务于中小银行,尤其是农商行、城商行、村镇银行和民营银行等。
当然,一些自建 “私有云”平台的大型银行,也会因资源、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寻求与具有相对优势的云服务机构合作。
不管怎样,随着数据和需求的不断增加,金融云的未来发展趋势备受期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