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中国杠杆率前三季度趋稳

作者:石省昌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12-04 21:23:49

摘要: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日前发布的关于中国杠杆率的分析报告显示,前三季度趋稳,结构有所改善。

中国杠杆率前三季度趋稳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石省昌 北京报道

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日前发布的关于中国杠杆率的分析报告显示,前三季度趋稳,结构有所改善。

分部门来看,实体经济的总杠杆趋稳,结构有所改善;居民部门加杠杆较快,风险微升;企业部门杠杆率下降,国企去杠杆成效不彰;政府部门杠杆稳定,下半年或有上升压力。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主任张晓晶表示,2017年初,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下称“实验室”)在连续公布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年报的基础上,开始公布中国杠杆率的季度数据并深入展开分析。今年7月15日,中国召开了五年一度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标志着中国经济金融运行进入新阶段。 

该报告指出,前三季度,中国杠杆率出现两大变化:宏观上,实体经济总杠杆率趋稳,杠杆率由一季度的237.5%提升到二季度的238.2%和三季度的239.0%,3个季度累计微升1.5个百分点;结构上,由于杠杆发生了由企业向政府和居民的转移,我国杠杆率的总体风险有所降低。 

三大实体部门的杠杆率均有所变化。居民杠杆率由一季度46.1%上升到二季度的47.4%和三季度的48.6%,累计上升了2.5个百分点,消费信贷快速增长是驱动居民杠杆率上升的主要因素。这里需要警惕短期消费信贷蜕变为变相房贷所产生的风险。当前不少消费信贷是通过授信、向用户提供现金贷款的形式投放的,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的无担保、无抵押的信用贷款,更放大了未来可能的违约概率。

企业杠杆率从一季度157.7%下降到二季度的156.3%和三季度的154.8%,累计下降了2.9个百分点,但其中国企去杠杆收效甚微。

政府总杠杆率从一季度的37.7%上升到二季度的37.8%和三季度的38.1%,累计微升0.4个百分点,总体风险依然较低。其中,地方政府杠杆率持平,止住了飙升势头。需要指出的是,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专项建设基金、政府委托代建购买服务协议、PPP项目等,取代传统的融资平台模式,成为地方融资的“新宠”,其蕴含的风险值得关注。 

如果把去杠杆过程分为“增速趋缓”、“水平稳定”和“水平下降”三个阶段,中国的去杠杆正处于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换过程中。在这个阶段,尽管杠杆率水平相对稳定,但杠杆率结构改善,进而带来风险减缓。其原因在于:不同部门、不同主体的负债能力与运营效率不同,从而其承担风险的能力也大相径庭。比如,政府部门信用高、掌控的资源多、负债能力强,如果杠杆率由居民或企业向政府转移,国民经济总体风险便趋减弱。

做国际比较,中国居民杠杆率较低,从而,居民适度加杠杆也能降低总体杠杆率风险。同样,在企业部门,若能做到低效率企业去杠杆、高效率企业加杠杆,则亦能保证在总杠杆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杠杆风险降低。

“我们强调,讨论中国债务/杠杆风险,不仅应关注债务/杠杆的总水平,更应当分析其部门结构及变化,否则可能失之偏颇”。张晓晶表示。 

张晓晶认为,中国客观存在杠杆率上升的潜在动力,要根除之,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信贷驱动增长模式。这需从两方面入手:实体经济层面要彻底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由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金融层面须彻底转变间接融资为主的格局。只要增长以投资为主,在金融结构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信贷驱动就属必然,从而带来杠杆率的不断攀升;倘若转变到消费主导的增长模式,则增长的关键将转变为收入分配而不是信贷增长。

编辑:严晖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