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澄清IPO数据“打架” 华大基因被指距千亿市值遥远

作者:于玉金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12-01 22:21:00

摘要:上市不足5个月的“大牛股”华大基因近来遭遇了股价过山车,由于被媒体质疑IPO不同版本中申报稿披露数据“打架”等问题而引发深交所下发问询函。

澄清IPO数据“打架” 华大基因被指距千亿市值遥远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玉金 北京报道

上市不足5个月的“大牛股”华大基因(300676.SZ)近来遭遇了股价过山车,由于被媒体质疑IPO不同版本中申报稿披露数据“打架”等问题而引发深交所下发问询函。

11月27日,深交所下发问询函当日,华大基因也给出回复称“招股书两次预披露稿的数据差异原因为统计口径不同造成。”

11月29日,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在公开场合表示,“华大的一切行为都是对生命负责。”尽管王建的回应底气十足,华大基因在二级市场的波动也逐渐变缓,对于华大基因的质疑也并未平息。

两份数据“打架”的招股书

两份IPO招股书的数据“失真”,不仅将华大基因引入了舆论旋涡,其股价也应声回落。

11月27日,深交所对华大基因发布问询函,要求其对11月25日,有关媒体报道的IPO不同版本的申报稿中,生育健康类服务2014年的产销量数据不一致;公司控股股东涉及设及诉讼,但在IPO申报材料中未曾披露等问题进行补充说明。

记者查阅华大基因2015年与2017年报送的两份IPO申报稿发现,华大基因2015年12月11日,报送的申报稿显示,其生育健康类服务(以样本数为统计口径)2014年产量产量为515567个,销量为515567万个;但在2017年3月14日华大基因的申报稿显示,该公司生育健康类服务(以样本数为统计口径)2014年产量为425143个,销量为425143个。

两份相隔两年的申报稿,在生育健康类服务2014年产能为573000个的情况下,其产销量相差90424个。

一石掀起千层浪,11月27日,华大基因股价开盘延续前一周最后两个交易日的下跌走势,全天股价跌幅8.35%,加之11月23与24日,股价创新高后连续两个交易日遭遇跌停,华大基因遭遇了上市以来连续三个交易日的超20%的最大跌幅。

对于质疑,11月27日当天,华大基因发布公告解释,招股书两次预披露稿的数据差异原因为统计口径不同造成的。

华大基因表示,公司分别于2015年12月11日和2017年3月14日报送了招股说明书(预披露稿),其中,2015年招股书申报稿的统计口径为公司生产过程中实际检测的样本数(对内口径),即“上机数”;2017 年招股书的统计口径为实际交付客户的检测报告的样本数(对外口径),即“报告数”。

对于华大基因此解释,是否属于会计方面的重大变更,是否涉及会计造假?长江商学院教授薛云奎撰文指出,华大基因目前所涉及的问题是公司实际检测样本数和实际交付客户样本数的差异。检测的样本数可以看成是公司产品的生产数量,而实际交付客户的检测报告样本数可以看成是公司产品的交付数量,虽然这二者直接关系到公司销售收入的公允计量,但却不能就此断定它是会计造假,甚至说不上是会计差错。

此外,华大基因澄清,公司或华大控股均非诉讼案件的原告或被告,华大控股仅作为案件第三人参加诉讼。

千亿市值被指遥远

11月29日,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在公开场合表示,“华大的一切行为都是对生命负责,”“我们要记住民生就是从自我开始,不是为了商业目标。”

据媒体公开报道,汪建在第一财经年度峰会中表示,希望华大能通过完全的数字化分析,读清楚数据变化,比医院更早的发现、治疗疾病。“全世界只有我们能做到,股票还会跌吗?”

尽管王建的回应底气十足,华大基因在二级市场的波动也逐渐变缓,但对于华大基因的质疑也并未平息。

自华大基因发布回复函后,除11月29日,其股价出现4.64%的下滑,近两日的股价仍在小幅上涨。12月1日,华大基因开盘报191元/股,收盘为199.4元/股,涨幅为3.31%,市盈率为175.94,总市值797.80亿元。

据悉,华大基因成立于2010年,今年7月14日上市,媒体公开报道称,华大基因上市后曾创造连续19个一字涨停。

彼时针对华大基因的估值,华大基因COO张凌称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表示:“PE的倍数我们可能很难在这个时间去给一个高或者低的定性结论。跟我们这个行业可相比的是Illumina,它现在市值大概是300亿美元,国内很多医药公司的市值也是在100亿美元以上。”

据上述提及的薛云奎撰写的文章指出,华大基因从报表上看又是一家匪夷所思的“小财报大市值”公司。2016年度公司销售收入17.11亿,净利润3.5亿,是一家芝麻绿豆大小的公司。

薛云奎认为,华大基因发行价13.64元。截止到11月27日的收盘价,已涨至每股单价191元,上市4个月以来,已上涨超过14倍。最高时已突破1000亿。这意味着中国又诞生了一家千亿级的高科技公司。

但薛云奎也提出了质疑称,“如果从销售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速上来看,这家公司却离千亿市值相距遥远。根据上市前5年的财报数据,其销售收入从7.94亿增长至2016年的17.11亿,增长2.15倍,平均复合增长率仅为16.57%,净利润从0.85亿增长至2016年的3.5亿,增长4.1倍,平均复合增长率32.61%。2017年前三季度实现销售14.47亿,同比增长15.07%。从过去5年的增速来看,这并非是一家高速成长的公司。”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