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联”有了新进展 业内:推进难度不会太大
华夏时报记者 朱丹丹 北京报道
传闻已久的" 信联 " 终于有了新进展。
近日,多位参会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证实,日前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下称“互金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 2017 年第四次会议上,审议并通过了互金协会参与发起设立个人征信机构的事项。
据悉,“信联”由互金协会牵头,与芝麻信用、腾讯征信、深圳前海征信、考拉征信、中诚信征信等8家个人征信业务机构共同发起,注册资本为10亿元。
其实,由于在独立性第三方方面存在争议,所以从2015年起开始试点个人征信业务的8家机构迟迟未获得牌照。
而在今年6月,由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及征信公司、互联网金融机构参与的个人征信联合机构浮出水面。
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翰当时分析指出,“信联”涵盖了互联网公司、个人征信试点机构和网贷平台,将实现传统金融之外的个人征信全面覆盖。“通过联合体,可以实现各个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统一标准,得出更客观真实的个人征信报告,打击多头借贷这些行业不良现象,为消费金融、网络借贷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不过,自从“信联”的消息出来之后,大家对其的推进难易有一定的争议。
对此,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广州e贷总裁方颂分析指出,“信联”推进的难度不会太大。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社会已涌现出众多新型的金融服务机构,他们的业务主要以小额分散为主,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积累了大量的信用数据。因缺少“信联“这样的平台,这些机构的数据没有形成共享机制,不可避免产生重复授信和过度借贷。“信联”的建立,有助于行业的整体风控的提升,银行等机构也可对小额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交叉比对,提高信息校验的准确性。
他还进一步表示,“信联”将会较快得以推进。“征信系统是金融行业的基础设施,近几年对小微贷款建设专门征信系统的呼声一直很高,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 '信联'来支撑。”同时,专项整治的需要。比如现金贷,政府不会一刀切叫停,“信联”的建立有助于扭转一些机构以“高息覆盖高坏账率、以强催收而非事前识别作为主要风控措施”的局面,如果出现贷款机构明知借款人在其他机构已有大量借款或已出现逾期但仍进行放贷的行为,监管机构很容易识别,从而更好规范行业秩序等等。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