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富士康背景无实控人 鹏鼎控股IPO营收下降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11-24 20:38:21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石省昌 北京报道
近日,鹏鼎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鹏鼎控股)在证监会网站披露招股说明书,公司拟在深交所公开发行不超过2.31亿股,发行后总股本超过27.74亿股,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
公开资料显示,鹏鼎控股是一家主要从事各类印制电路板设计、研发、制造与销售的公司。公司拟通过本次IPO,募集资金约54亿元,投向庆鼎精密电子(淮安)有限公司(下称:庆鼎精密)柔性多层印刷电路板扩产项目和宏启胜精密电子(秦皇岛)有限公司(下称:宏启胜)高阶HDI印制电路板扩产项目。
不过,从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数据来看,扩产能的未来盈利能力还有待市场检验。
业绩下滑
从公开数据看,鹏鼎控股业绩下滑的趋势明显。
招股说明书披露,2014年-2016年及2017年1-6月份,鹏鼎控股实现营业收入153.98亿元、170.93亿元、171.38亿元和73.94亿元;同期净利润为14.14亿元、15.26亿元、10.04亿元和2.82亿元,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0.14%、19.59%、16.61%和16.91%。
2016年毛利率下滑的原因,鹏鼎控股表示,主要是因为2016年的新产品采用更高单价电子零件等原物料导致成本上涨较大,而同期下游客户销售不及预期,出货量下滑,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产品价格涨幅相对较小。
显然,下游客户销售不及预期将明显影响鹏鼎控股的业绩表现。值得注意的是,鹏鼎控股的客户集中度较高,因此其业绩又将明显受到主要客户的影响。
鹏鼎控股在招股书中提到,公司深耕PCB行业多年,专注于为国际知名通讯电子、消费电子及计算机等行业优质客户提供高质量、定制化的PCB产品。2014年至2016年及2017年1-6月份,公司对前5名客户的销售收入占其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3.44%、77.03%、79.04%和76.83%,客户集中度较高。
招股说明书进一步显示,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鹏鼎控股的前5大客户对象稳固,仅有个别顺序有变,而苹果公司和鸿海集团及其子公司站稳第一第二大客户位置。仅苹果公司就为鹏鼎控股贡献五六成的营收。
值得注意的是,鹏鼎控股自2016年至2017年上半年,其主要产品的产能、产量和销量呈下降趋势。其中,产能利用率不断下降,2015年产能利用率达到82.19%,2016年降为74.98%,今年上半年将至70.59%。在此情况下,鹏鼎控股却要募资扩大产能。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彪认为,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但金融不仅应该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动力,也应该是筛选优质产能的动力。资本市场一是应该优先考虑传统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二是优先考虑那些产能不足但是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企业。
根据业务往来需求,鹏鼎控股通常给予下游客户一定账期。2014年-2016年末及2017年6月末,公司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分别为41.65亿元、31.72亿元、40.72亿元及27.42亿元,占当期营收的比例分别为27.05%、18.56%、23.776%和37.09%。
不过,鹏鼎控股也在其招股说明书中的经营风险中提到,该公司确实面临着客户高度集中的风险、毛利率下降的风险、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变动的风险、应收账款增加的风险、公司业绩下滑的风险。
无实际控制人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鹏鼎控股的控股股东为美港实业,持股比例为73.75%。集辉国际是美港事业同一控制下的关联方,持有鹏鼎控股7.1603%的比例。
此外,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鹏鼎控股无实际控制人。鹏鼎控股间接控股股东为中国台湾上市公司臻鼎控股。臻鼎控股第一大股东为鸿海集团全资子公司 Foxconn(Far East),报告期内鸿海集团在臻鼎控股7名董事会成员中仅占一席,鸿海集团从未对臻鼎控股进行并表,仅对其进行权益法核算,臻鼎控股无实际控制人,故鹏鼎控股亦无实际控制人。
不难得知,鹏鼎控股带有富士康的背景。此外,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鹏鼎控股的前十大股东无自然人股东,均为机构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从政府信息来看,鹏鼎控股此番上市在地方上早有准备。
鹏鼎控股IPO募资扩产布局在秦皇岛市和淮安市。不过,鹏鼎控股在将要扩张产能的上述两地的公司最近一年和一期的业绩状况并不乐观。
招股说明书显示,鹏鼎控股在淮安设有4家子公司,分别是宏恒胜、裕鼎精密、创新利和庆鼎精密。在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上述4家子公司业绩分别为-1.538亿元和-6408万元、-1538万元和506万元、-469万元和-230万元、1.36亿元和-8598万元。
此外,鹏鼎控股在秦皇岛仅设有宏启胜1家子公司,该公司在2016年亏损近1.3亿元,2017年上半年亏损超1亿元。
显然,鹏鼎控股要募资扩产的庆鼎精密和宏启胜的业绩状况堪忧。在此状况下募资扩产能未来前景如何还需时间和市场的考验。
刘彪向记者分析,虽然当前很多公司不具备上市融资的需求,但是因为资本市场是长期融资平台,并且上市之后实控人可以获得抛售股份套现的机会,让许多公司对资本市场趋之若鹜。虽然当前市场平均市盈率不高,但新上市公司受追捧,股价能翻几倍,尤其是控股股东股权集中,在将来股价上升的时候减持套现也不会影响其控制权,更有可能在股价被拉升之后减持套现。
编辑:严晖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