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科技产业化发展不是孤军奋进 而是地方区域、整个生态环境的综合反映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11-23 15:53:15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敏 北京报道
11月23日,在由宿迁市人民政府 、北京保险研究院主办,宿迁市金融办 、宿迁市湖滨新区 、北京保研公益基金会承办的保险科技发展产业化之路交流会上,北京保险研究院执行院长姜洪表示,从保险科技产业化来说,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近年来,保险科技的进步十分显著,很多的创新都令我们意想不到,很多长期不能解决的社会问题,也因科技进步而解决。
比如像我国多年司法实践中“欠债不还”的痼疾,因多年无法解决从而形成了一批“老赖”,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老赖”们无处藏身,他们既不能吃高档饭店,也无法乘坐坐高铁、飞机等等,所以“老赖”,主动就把钱还了。
当然,社会进步有很多推动的因素,科技显然是一个基础的推动因素。
“而保险科技也处于这个阶段,有很多场景、很多业态,是我们过去想都不敢想,更不用说做了,但是现在这些都涌现出来。这对保险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挑战的角度看,有些东西是颠覆性的,比如无人驾驶,而无人驾驶之后对我们车险就是一个很大挑战,以后我们的车险采用什么形式呢?这样的挑战很多。”姜洪说道。
同时,他也强调,这同样是个机遇。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规划,提出2020年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人工智能起步较晚,但进步很快,人工智能不仅是对我们保险业是新的事物,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新的事物,这就是一个机遇。所谓“弯道超车”,在弯道的时候大家都放慢速度,而对我们后进国家来说,放慢速度的时候恰恰就是超车的机会。
宿迁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沈海斌则表示,保险产业的发展,不是孤军奋进,它应该是一个地方区域、整个生态环境的综合反映。
近年来宿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保险产业发展,以创建国家级保险创新综合实验区为目标,以打造保险特色产业为抓手,以保险小镇建设为依托,积极推动各类保险资源,加快集聚保险业态日益丰富、保险产业快速崛起。
据沈海斌介绍,截止目前,全市共有保险机构35家,其中财险机构21家,寿险机构14家。今年1到10月份全市实现保费收入63.2亿,同比增长14.8%,财险机构承担各类风险保障1.49万亿,承保笔数超过120万笔,全市保险机构理赔及给付金额20.12亿,同比增长31.7%。全市保险业在服务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民生、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成效显著,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围绕打造集保险后援、保险中介、互联网保险为一体的保险服务产业示范园区,我市将保险小镇列入中心城市八大先进特色产业园予以重点发展,目前财险行业前十强企业已经有6家相继入驻园区,保险类项目总数已经近40家。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