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等三部门:房地产调控不能“喘口气、歇歇脚”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11-23 11:17:50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11月2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在武汉召开座谈会,部署近期房地产工作,要求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十九大以后南京等部分楼市继续火热,其他一些城市也出现了乱涨价的苗头。尤其是10月份全国70城房价环比增幅相比9月份有所提升,这都是一些风险,所以政策继续从严应是2018年的工作基调。
调控政策决不放松
据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统计,自2017年以来,全国各地已经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接近180次,租售并举、共有产权、限售等房地产长效机制已经逐步落地,更清晰的长效机制在加快制定布局。核心是房住不炒,房地产回归平稳。
在此背景下,商品房价格走势呈现总体平稳的趋势。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7年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表示,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均连续13个月回落;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11个月回落,二手住宅价格连续9个月回落;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均连续3个月回落。
然而,必须要认识到的是,当前平稳的市场,一定程度上是限售政策不断升级,市场的投机需求被抑制导致的。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所城市与竞争力中心主任倪鹏飞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房价能否降下来,主要还是看政策是否有持续性。纵观过去几年的房地产市场周期,通常一轮调控政策过后楼价大跌,紧接着政策就放宽了,导致投机者抱有“狼来了”的心理,认为总有一天房价会涨回去。
而21日的会议将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放在首位,把稳定房地产市场、化解泡沫风险作为重中之重,引导好市场预期,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同时,还要求加强金融管理,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完善土地供应管理,提高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地比例;加快研究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等。
三四线城市去库存见成效
值得关注的是,在会议提出的几点原则中,除了延续之前的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和共有产权住房外,强调了加强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部分库存较大的三四线城市和县城,要结合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程,以不加杠杆为原则,有序推进去库存工作。
过去几年,部分三四线城市一直是库存的“重灾区”。由于在一二线城市遭遇调控政策的“阻击”,一些开发商转战三四线城市大规模圈地,导致当地楼市供应严重过剩。据易居研究院监测的80城住宅库存报告,在2012年2月,44个三四线城市存销比最高达到25.9%,超过今年10月份的数据10.9%两倍还多。
严跃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高库存的原因更多是城市的吸引力不够。不过,大城市去库存的效果好并不是因为本地需求多,而是因为全国各地的炒房需求基本都集中在这些地方。另外目前很多三四线城市的土地成本并不高,地方财政的导向也会驱动各地积极供地,所以容易出现高库存的现象。
自2015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去库存”作为重点后,到目前为止,一线城市库存规模已经达到历史最低,回到2010年的水平;二三四线城市存销比也从最高的20%以上下降一半,回归10%左右。不过,一些三四线城市仍然存在分化现象。
严跃进认为,三四线城市加强去库存,第一是主动承接大城市的非核心功能的疏解,为中小城市导入产业和需求,对该城市的去库存是重要利好。第二是楼市政策的改变,政府对新市民的购房政策进行优化,如购房补贴发放、购房落户等。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