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联合声明两大“棋手”言和,中东力量版图将如何随之起舞?

作者:崔守军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11-20 11:18:30

摘要:中东地缘版图的“碎片化”,导致中东国家均国小力薄,难以在国际舞台上充当“地缘政治棋手”角色,而只能沦为大国角逐的棋子,中东政局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力量而非内部力量。

美俄联合声明两大“棋手”言和,中东力量版图将如何随之起舞?

2017年11月11日,越南岘港APEC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俄罗斯总统普京(左)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出席会议

崔守军

2017年11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交谈并批准了一份有关中东问题的联合声明。尽管去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的“通俄门”风波给两国关系蒙上了很多阴影,特朗普还是克服了国内反对派势力的阻挠,以非正式会晤的方式与普京一起批准了涉叙利亚问题的联合声明,称将继续共同努力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直到将其彻底消灭。

显然,这份声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两国外交部门精心准备的结果。联合声明称,为实现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必须完全履行第2254号决议,在叙利亚实行宪法改革,在联合国监督下举行自由、公正、透明的选举,全部符合条件的叙利亚人都能参加。另据俄罗斯媒体报道,特朗普和普京还确认了他们在下一阶段打败伊斯兰国的决心,并呼吁各方参加日内瓦和平进程。这份声明表明,美俄首脑试图借助叙利亚和打击“伊斯兰国”问题缓和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此前因乌克兰危机和叙利亚问题美俄关系一直在低谷徘徊。

美俄两大“棋手”逐鹿,改写中东政治版图

近年来,中东地区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主要由两大变量造成,一是中东剧变,二是美国中东战略调整。前者推动了中东国家的政治转型,但也导致地区形势持续动荡;后者打破了本地区原有地缘政治格局的平衡,激化了地区国家间的矛盾。两者既有各自的发展轨迹,又互相作用、彼此影响。

以“阿拉伯之春”爆发为标志,中东地区陷入新一轮大动荡之中。目前,叙利亚内战持续不断,并明显外溢,难民危机对欧洲社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西方的军事干预风险仍然存在。虽然叙利亚内战尚未结束,战后重建已被提上议事日程,但无论是政治重建,还是经济重建,对叙利亚而言都将是新的巨大挑战。伊拉克在美军撤离后动荡与分裂状况加剧。虽然伊拉克政府军在打击“伊斯兰国”的进程中收复了军事重镇摩苏尔,但未来安全局势依然严峻。

中东地缘版图的“碎片化”,导致中东国家均国小力薄,难以在国际舞台上充当“地缘政治棋手”角色,而只能沦为大国角逐的棋子,中东政局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力量而非内部力量。在很大程度上,中东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各种关系,是由非中东国家之间的敌对竞争状态来左右的。由于缺乏核心国家,中东地区的主要国家明争暗斗,竞相争夺地区事务主导权,为此不惜引入外部大国做靠山。

毋庸置疑,美国和俄罗斯是决定中东地区走势的两个关键域外大国。奥巴马任期内,美国在中东采取“战略收缩”战略,从伊拉克撤军、在叙利亚问题上避免武力介入都是其外在表现,逐步将战略中心转向亚太。特朗普上任后,虽然奉行“美国优先”的战略方针,但试图以“最小投入、最大产出”的方式来延续在中东的影响力。特朗普积极打击“伊斯兰国”极端势力,修补与沙特、以色列的战略关系,在伊核问题上立场表述强硬,积极调整与俄罗斯的关系,既注重美国长期战略利益的布局,又兼顾短期现实利益的交易,种种迹象表明特朗普正在以自己的方式重塑中东力量版图。

俄罗斯是介入中东局势的另外一大域外力量。2015年9月,俄罗斯以反恐为名高调在叙利亚发动战事,迅速改变了叙利亚政府的不利局面,打破了美国主导中东反恐战争的局面。俄罗斯出兵叙利亚改变了战争的走势和力量对比,使中东战场的内涵和意义发生了新的变化。叙政府军已经控制了叙利亚几乎所有的重要城市,实现了军事力量对比的重要转折,在中东国际反恐联盟力量构成上,打破了美国和西方一边倒的状况,进而逐步形成了美国主导的反恐阵营和俄罗斯主导的反恐阵营。俄罗斯积极整合叙利亚、伊朗、黎巴嫩真主党等什叶派力量,再次改写了中东政治版图。

借助“反恐”筹码,俄与西方博弈多年

俄罗斯是打击“伊斯兰国”的重要力量,因为“伊斯兰国”关系着俄罗斯国内以及国外两个层面的挑战和机遇。自苏联解体后的20多年里,俄罗斯始终面临国内极端伊斯兰势力的困扰,1600万伊斯兰教徒聚集在北高加索地区以及伏尔加和乌拉尔地区,并且受境外极端伊斯兰思潮的影响。“伊斯兰国”极端伊斯兰主义意识形态思想影响着车臣地区的稳定,俄罗斯不愿看到国内的分裂主义再度抬头。2015年6月,高加索酋长国宣誓效忠于“伊斯兰国”,“伊斯兰国”也将其视为一个战略伙伴。尽管“伊斯兰国”并未在俄罗斯本土造成严重的直接性威胁,但其潜在威胁不容小觑。

与国内层面相比,打击“伊斯兰国”更关乎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利益,俄罗斯希望借此重塑自己的大国形象并与西方实现利益交换。“阿拉伯之春”之后,阿萨德政权是俄罗斯在该地区为数不多的重要盟友。俄罗斯支持阿萨德政府,势必要打击“伊斯兰国”以确保盟友的政权存续。然而,俄罗斯打击“伊斯兰国”还有更深的战略考虑。其一,俄罗斯在中东的军事行动不但给西方和“伊斯兰国”造成了实质性的冲击,而且能让国内的民众再次感受到俄罗斯作为世界强权的满足;其二,对俄罗斯来说,中东的主要挑战来自西方而非“伊斯兰国”,西方致力于推翻阿萨德政权,本质上是想要排挤俄罗斯在中东的势力;其三,俄罗斯希望“伊斯兰国”问题能够转移西方国家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压力,并有意将乌克兰问题与“伊斯兰国”乱局加以捆绑,促使其在与西方的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

总的来说,“伊斯兰国”的崛起对俄罗斯来说不但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俄罗斯既坚决支持阿萨德政权,又避免加入打击“伊斯兰国”的西方反恐联盟,本质上是希冀和西方讨价还价,企图在乌克兰问题上获得西方的妥协和退让。特朗普上台后,普京更试图借助加强自己与特朗普之间的“私人关系”来改善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特朗普不同于奥巴马,他对普京的好感一度溢于言表。借助叙利亚危机,俄罗斯对中东事务介入呈现出上升态势,在特朗普执政期间,美俄在中东事务上的战略协调会得到加强。在叙利亚问题上,特朗普将更尊重俄罗斯在叙利亚的战略利益,而不会单边寻求巴沙尔政府的政权更迭。

作为全球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板块,中东地区形势的发展受到美俄双边关系发展走向的影响。叙利亚危机已经持续6年有余,美俄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博弈将影响叙危机政治解决进程,以及今后叙利亚的政治格局。“伊斯兰国”虽然“由盛转衰”,但其大本营被打垮后可能发生更多“裂变性”和分散化的恐怖袭击事件,恐怖袭击和极端主义思潮仍难以消除。(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