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国家博物馆首任馆长:工匠精神推动中国制造成为中国“精”造

作者:刘诗萌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10-31 15:56:36

摘要:“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追求高端制造的今天,中国制造要成为中国‘精’造,需要秉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持续提升技术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让工匠精神成为推进中国制造品质革命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10月30日,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博物馆首任馆长潘震宙表示。

国家博物馆首任馆长:工匠精神推动中国制造成为中国“精”造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追求高端制造的今天,中国制造要成为中国‘精’造,需要秉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持续提升技术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让工匠精神成为推进中国制造品质革命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10月30日,在由新京报主办的“对时间的敬意——2017新京报大国匠心致敬礼”活动中,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博物馆首任馆长潘震宙表示。经济日报原总编辑、品牌联盟专家委员会主席艾丰,新京报传媒执行总裁张学冬等多位嘉宾,与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各行业知名匠心人物汇聚一堂,探讨时代匠心精神,致敬在当今时代中精研、传承各行业工艺的领军人物。

“何为工匠精神?就是人们对待工作、对待事业无比地精益求精。”潘震宙表示,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文化。呼唤工匠精神,其实就是对中华文化的敬重、自信和坚守。它对于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历史角度看,工业化时代到来之前,在古代中国璀璨的历史和博大的文明中,很多发明和创新都是由工匠完成的。如木匠鼻祖鲁班、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李冰、《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等人,都是著名的能工巧匠。“在中国历史上工匠精神是驰名的,但后来,工匠精神发生了危机。”艾丰指出。而“工匠精神”这个词真正成为最近两年的流行词汇,还是因为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事实证明,以工匠精神打造的高品质作品,即使在当前的时代,也仍然有其拥趸。无论是榫卯作为传统中式工艺的为更多人所知,还是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受到80、90后一代的欢迎,都是“匠心”重新回归时代的明证。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文保科技部副主任屈峰认为,匠心的本初涵义就是追求极致,把普通的事情做的不普通,把平凡的事情做的不平凡,才能对得起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和人们的期望。

不论什么时代,工匠精神都是推动社会生产进步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不仅是对传统精髓的传承,更是对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造、中国创造的呼唤,从而更有底气显示大国创新。”张学东表示。

本次活动还颁发了年度匠心行业人物、年度匠心传承人物、年度匠心荣耀人物、年度匠心品牌等奖项,红都集团首席工艺师蔡金昌、中国尊主创建筑师吴晨、著名设计师、无用设计工作室创始人马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门第六代传人谭孝曾及中国耐力王、极限马拉松第一人陈盆滨等多位深耕于各领域的人士摘得了奖项。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