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邵智宝:数字技术破解普惠金融难题
华夏时报记者 朱丹丹 北京报道
一直以来,普惠金融无疑是各个银行关注的重点。
10月28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副行长、三农金融事业部总裁邵智宝在“2017 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指出,普惠金融需求具有“短、小、频、急”的特点,服务成本高、收益小、风险大,商业银行从事普惠金融服务面临诸多挑战,而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
他进一步表示,数字技术可以打破金融服务的时空约束;打破金融服务的成本限制;打破金融服务的信息壁垒;打破金融服务的客群排斥。
实际上,邮储银行自2007年成立以来,依托邮政网络,始终坚持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尤其在普惠金融服务方面形成了邮储特色,实现了商业可持续发展。
数据显示,9月末,邮储银行全行涉农贷款余额10536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超过30%,高于银行业平均水平(截至2017年6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30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5.2%)。
邵智宝介绍到,该行构建了颇具特色的普惠金融服务“三张网”,即“实体运营网”、“数字金融网”和“普惠生态网”。采用多种措施、探寻多种渠道破解普惠金融难题,尤其是积极探索利用数字技术助推普惠金融提高服务效率、提高风控水平、降低服务成本,以“四个升级”打造数字化普惠金融服务,即升级渠道布局,升级作业方式,升级产品模式,升级风控手段。
他亦坦言,“亟需建立数字化普惠金融的长效机制。”互联网在时空上扩宽了金融覆盖面、增强了客户体验、提高了客户自主性,为普惠金融深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但创新事物往往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更严格的规范和统一。例如,要进一步规范移动支付和生物识别技术的统一标准;要加强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建立更多普惠金融辅助性支撑措施。同时,要研究建立普惠性市场征信的管理措施,推动建立有别于传统银行征信系统的互联网征信市场体系和信息共享平台,发挥互联网征信对传统征信的补充作用。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