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茂糖业兵变卖股权 光明接手布局糖业帝国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玉香 北京报道
在糖业市场逐渐回暖的势头下,光明接手英茂糖业的股权,被认为是一举三得的买卖。
8月17日,上海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将斥资8亿元收购云南最大的制糖企业英茂糖业60%股权。事实上,这桩交易从前期接触到达成协议前后仅仅用了三个月时间。
曾经靠收购在国内迅速崛起的英茂糖业的香港上市计划一再搁浅。如今股权转给光明集团,两大股东直接套现8亿,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光明的糖业版图布棋云南
“收购英茂糖业是光明集团糖业全国布局的一部分。”8月19日,光明集团相关人士针对光明集团控股云南英茂糖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据了解,中国英茂糖业有限公司是云南最大的制糖企业,下属制糖厂10家,年生产食糖45万吨,是全国十大制糖企业之一。
此次交易中,高盛和英茂糖业的管理层分别转让30%股权给光明集团。光明集团对此次交易付8亿现金。不过,该交易还要等发改委和商务部批准。
“英茂糖业的产量占全国产量的10%,并且出糖率高,这是我们选择英茂糖业进行合作的重要原因。”上述人士表示。
据悉,糖业是光明食品集团的核心业务和支柱,食糖年销售规模超过120万吨,占中国食糖消费市场约10%。
光明集团上述人士表示,光明集团通过在全国重要产糖地区的布局,实现作为下游销售企业的光明糖业与作为上游生产企业的英茂糖业的跨区域联动。
而云南并不是光明布局糖业帝国的第一站。据本报记者了解,广西上上糖业有限公司便是由光明集团控股。另据光明集团该人士透露,在海南光明集团也有相应的布局。
管理团队成功套现4亿
据此前公开的消息显示,从谈判到最终确定下来交易,仅仅用了三个月时间。
光明集团人士表示,此次交易为现金交易。一旦该交易得到发改委和商务部的批准,那么光明集团便将拿出8亿的真金白银交给高盛和英茂糖业的管理层。这与当时英茂糖业打算上市时,准备募集资金3亿到5亿相比,已经很不错。
而与英茂集团当时的收购价格相比,英茂糖业的管理团队可谓赚得“盆满钵满”。
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在英茂集团当时收购的10家糖厂中,其中勐阿、景真两家,当时的收购价格仅为7100万元,收购款分两次付清。该人士称,当时两家糖厂的评估价格为2亿,并且在签订收购合同时,企业账面仍有3500万元资金。
如此看来,英茂当时进入这两家糖厂几乎是空手套白狼。知情人士表示,这与当时糖厂收购时的低成本相比,英茂糖业的这一举动真是大大地赚了一笔。
事实上,早在2008年,英茂糖业便通过了香港的上市聆讯,但因市况不稳放慢了上市的脚步。而光明集团董事长王宗南也表示,下一步便是推动英茂糖业在香港上市。但英茂糖业既已筹备上市,为何仅用了三个月就着急出售?
英茂背后的“兵变”
英茂糖业董事长李锦泉说,英茂集团等于把养大的儿子卖给了光明。但实际上,这个儿子并不让人省心——英茂糖业快速收购的省内10家糖厂的历史遗留问题困扰这个企业已久。
据知情人士向本报透露,云南省原副省长李新华曾经是英茂集团第三任董事长。在李新华升任副省长之后,英茂集团在新疆德隆的帮助下启动并快速完成了对全省最好10家糖厂的收购。
截至现在,英茂糖业下属生产经营单元包括德宏州瑞丽糖厂、勐阿糖厂等10个糖厂。然而,它们中的一些糖厂,其改制留下的问题直到现在还没有最终了结。2009年2月13日,英茂糖业子公司西双版纳英茂并购的勐阿、景真糖厂的部分员工将勐海县工商局告上法庭。
起诉状称,勐海县工商局2003年在明知申请资料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违法将勐阿糖厂性质由集体所有制变更为全民所有制,导致企业后来被勐海县政府以超低价卖给版纳英茂。
“当时两家糖厂作为集体企业在一个月之内变为了私营企业,之后的一年又从私营变为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外资企业。”该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这位知情人士猜测,当时英茂糖业在通过港交所聆讯之后,仍没有上市,可能与该案件有关。
虽然,该案件已经平息,但直至现在仍有未了的纠葛。据该知情人士称,事情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目前这种情绪也在其它一些糖厂发酵。
那么,英茂糖业的管理团队和高盛做出出售迅速套现的选择便不难理解。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